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重慶:渝北以產業興旺為抓手推動鄉村振興(圖)
重慶:渝北以產業興旺為抓手推動鄉村振興(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12 17:04:00  來源:渝北農委  閱讀數:504

鄉村振興

  重慶市渝北區按照實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決策部署,圍繞大力提升優勢特色產業、培育精品鄉村旅游、創建品種品質品牌、保障鄉村產業發展要素、推行農業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等重點難點工作,加快推動產業振興,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

  一是提升優勢特色產業。按照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要求,圍繞“三環十景”,重點發展萬畝生態漁業、萬畝名貴中藥材、10萬畝綠色蔬菜和30萬畝“三花六果”(梨花、李花、櫻花,柑橘、梨子、李子、楊梅、藍梅、葡萄)等特色種養業。加快發展現代高效林業,發展筍竹、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特色生態產業。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和田園綜合體建設,重點打造龍石路花果長廊、統大路現代化水果基地、大白路名貴中藥材基地、張白路高山綠色蔬菜基地、南北大道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等五大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到2020年,每年新增特色產業1萬畝以上,糧經作物面積比調整到3:7;新建成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50個以上;建設林業產業基地2萬畝(含筍竹產業和木本油料),林業產業鏈綜合產值達到30億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以上。

  二是培育精品鄉村旅游。以“巴渝記憶·渝北鄉愁”為主題,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大力開發景區景點依托型、特色產業支撐型、高山避暑型、科普體驗觀光型、民族民俗風情型等特色鄉村旅游。加快編制“三環十景”農旅融合發展總體規劃,著力建成一批集生產、教育、觀光、科研、開發、創新、示范、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農業主題公園、農旅融合精品園、科技示范園、采摘體驗園等鄉村旅游景區(點)。深入推進特色旅游鎮、特色旅游村建設試點,扶持發展一批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到2020年,打造3條精品鄉村旅游環線、10個精品鄉村旅游景區、2個田園綜合體,創建5個全域旅游示范鎮、10個全域旅游示范村,實現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累計達6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30億元,成為承接重慶主城和輻射周邊地區,在全國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三是創建品種品質品牌。深化農產品綠色行動,扎實落實食品安全戰略,聚焦“產出來”和“管出來”,扎實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體系。加強培育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到2020年,推廣地方農業生產技術標準100項以上、建成標準化示范基地100個以上、培育“三品一標”產品150個以上、建立農產品展示區、專賣場和配送點100個以上,打造“渝北鄉愁”區域公用品牌1個,培育重慶市*農產品40個,建立追溯點100個以上,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達到50%以上,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質量檢測能力走在全市前列。大力發展航空食品加工業,支持阿興記、天友等龍頭企業引進新技術、新設備開發凍干檸檬、靈芝袍子粉等高附加值的航空食品、高端休閑食品、保健品、加工產品等,著力打造從“田間到機艙”的航空食品全產業鏈。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打造以航空運輸為主的冷鮮食品集散中心。堅持線下線上并舉,扎實推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和電子商務進村。到2020年,建設高端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10個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00億元;農村商貿流通體系逐步完善;城鄉物流配送一體化,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培育農產品電商主體1000個以上,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5億元。

  四是保障鄉村產業發展要素。建立健全推進鄉村振興區級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和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投入長效機制,加大農業財政資金撬動力度,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投入力度。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大力發展創新金融和農業普惠金融。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做好項目跟蹤和服務,每年引導工商資本投入農業農村5億元以上。積極探索建立合作性、非營利的村級農村金融服務組織,為銀行發放農戶貸款提供事前、事中、事后服務,探索集體經濟組織附加條件買賣替代抵押擔保。啟動“惠民濟困保”保險,實施巨災保險,大力發展種植保險、養殖業保險等享有中央財政和市級財政補貼的涉農保險產品。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履約保證保險試點,完善農村土地流轉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嚴格把控政策,尊重農民意愿,積極穩妥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實現“產業連體”“股權連心”。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對利用收儲農村閑置建設用地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優先給予用地保障。探索推行農戶適度規模經營標準,構建“大集群、小單元”經營模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多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探索“合作社+企業”“集體+合作社+企業+農戶”和合作聯社等方式,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五是推行農業專業化市場化服務。注重以農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順應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大力發展以代耕代種、機播機收、統防統治、統購統銷等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幫助小農戶對接大市場。到2020年,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覆蓋50%的鄉鎮,農業生產服務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強化基層社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基層供銷社逐步轉變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平等參與競爭的市場主體。至2020年,改造建設11個鎮基層社,配套建設農村綜合服務社11個,行政村覆蓋率超過60%。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hj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