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圖)
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圖)
農業網   時間:2018/9/14 9:58:00  來源:農業農村部  閱讀數:710

土地

  近日,農業農村部答復并公開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建議”。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中央高度重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都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作為重要內容。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積極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1.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體系

  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財政稅收、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服務、保險支持、營銷市場、人才培養引進等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體系。《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框架完整、措施*、機制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應市場能力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同時,《意見》強調,要圍繞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把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既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又不忽視普通農戶尤其是貧困農戶,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普通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正確處理培育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帶動普通農戶發展的關系。

  2.建立家庭農場動態管理機制

  農業農村部指導各地完善家庭農場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確保所有涉農縣(市、區)全覆蓋。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下發了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家庭農場的認定標準,對經營者資格、勞動力結構、收入構成、經營規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應要求。建立健全全國家庭農場名錄和信息數據庫,為財政、金融、保險等部門提供基礎數據支撐。農業農村部研發了農場名錄系統,探索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家庭農場信息錄入、審核、認定、查詢和統計分析系統。

  3.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建設和創新發展

  農業農村部深入推進示范社創建,開展國家示范社監測,配合“處非辦”開展實地督導調研,指導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加強監管,防止借農民合作社名義搞非法集資,以農民合作社名義涉嫌非法集資案件上升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支持合作社參加展示展銷,組織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農民合作社展區,150多家國家示范社的300多個產品參展,引入電商平臺直播合作社優質農產品,吸引2萬多家農產品渠道商在線關注。會同財政部實施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4億元,重點支持制度健全、管理規范、帶動力強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適當兼顧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開展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突出農產品初加工、產品包裝、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運營、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業務合作,進一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服務帶動能力。

  4.制定出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文件

  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多元主體分工協作機制、健全多類資源要素共享機制、完善多種形式利益共享機制,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建議,推動健全完善財政、土地、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促進現代農業建設。

  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農業生產托管

  為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2017年8月,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要求著眼滿足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需要,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發展市場信息、農資供應、綠色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初加工、市場營銷等經營性服務,提出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托管。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戶等經營主體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的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生產托管是社會化服務直接服務農業和農戶*具有時代意義的方式,是實現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經營模式,是實現服務規模經營的*有效方式。為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加快發展,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推動在2017—2018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專項中共安排資金70億元,用于支持以農業生產托管為主的社會化服務,農財兩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農辦財〔2017〕41號),重點支持服務組織為小農戶提供深耕深松、工廠化育秧、統防統治等關鍵環節的生產托管服務,帶領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推動服務規模經營。2017年9月,印發了《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的指導意見》(農辦經〔2017〕19號),要求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重點支持糧油棉糖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托管,重點支持本地區急需的現代農業建設短板環節、綠色生產環節和服務內容。針對勞動力狀況、農戶生產需求、主體服務能力,確定本地區優先支持的農業生產托管模式和規模經營程度。針對服務標準、質量、價格、信用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指導各地通過制定服務標準和規范、引導服務組織合理確定服務價格、強化合同指導和管理、加強服務組織動態監測,推動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行業管理,強化規范引導,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托管對小農戶服務的覆蓋率。2018年5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認真做好〈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宣傳和貫徹工作的通知》(農辦經〔2018〕8號),要求各地進一步宣傳貫徹相關文件精神,為推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農業生產托管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做好財政專項實施工作,通過政策扶持、典型引導、項目推動等形式,推動各地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托管,促進服務規模經營發展。

  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2014年開始,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投入70.9億元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方面,重點遴選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農村創業青年為培育對象。其中,把到農村創業興業的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作為吸引發展的對象。培育體系上,健全完善以公益性機構為主體,市場主體和多方資源共同參與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統籌利用農廣校、涉農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等各類公益性培訓資源,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參與培育工作。培育模式上,采取“一點兩線、全程分段”方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中培訓與現場實訓相結合,通用知識集中培訓,產業技能依托農業園區等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現場培訓,輔以外出參觀考察交流等環節。分類分層培訓方面,部級重點抓好農民企業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示范合作社帶頭人培訓,省級重點抓好青年農場主、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示范性合作社帶頭人培訓,市縣級根據當地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統籌抓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務農農民、農業工人、社會化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大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依托工程,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以上,加快構建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2007年以來,財政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精神,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實施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在農戶和地方自愿參加的基礎上,為投保農戶提供一定的保費補貼。目前,補貼品種已由*初的種植業5個,擴大至種、養、林3大類15個,補貼區域已由6省區穩步擴大至全國,各地區和各經營主體,補貼比例也在逐步提高。2007—2017年,中央財政共撥付保費補貼資金1117.36億元,其中,2017年,中央財政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179.04億元,帶動全國實現農業保險保費收入477.7億元,為2.13億戶次農戶提供2.8萬億元的風險保障,中央財政保費補貼資金使用效果放大156倍。

  為進一步促進農業保險持續健康發展,切實解決好代表所提出的政府從保險方面,健全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等問題,我們正研究出臺三大糧食作物制種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對省級政府引導有關農業保險經營機構開展的符合條件的主要糧食作物制種保險業務,按照保費的一定比例,為投保農戶、種子生產合作社和種子企業等提供補貼;我們還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精神,結合農業保險工作實際、地方試點經驗、各級財力狀況等,研究對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的中央財政以獎代補政策,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業保險。此外,我們還擬會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工作,按照國務院部署,從2018年開始,計劃用3年時間,在6個省份,每個省份選擇4個產糧大縣,面向適度規模經營戶和小戶,開展創新和完善農業保險政策試點,推動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覆蓋全部農業生產成本,或開展收入保險。

  創新金融信貸方式

  1.創新涉農金融產品

  銀監會高度重視涉農金融產品創新工作,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開發多元化、有特色的三農金融產品。

  一是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經營發展量身定制了創新性產品—扶貧小額信貸。2017年7月,銀監會、財政部等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的通知》(銀監發〔2017〕42號)。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扶貧小額信貸余額達到2519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約619萬戶。

  二是積極創新擔保方式,穩妥開展“兩權”抵押貸款試點。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5號),賦予“兩權”抵押融資功能。2016年,人民銀行、原銀監會等部門印發《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2018年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通過差異化監管政策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試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健全制度,實行傾斜的信貸政策和考核機制,優先配置信貸資源,下放貸款審批權限;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抵押物處置機制,探索了管理公司回購、第三方擔保等處置方式;推動地方政府對確權登記、價值評估、風險補償、交易流轉等做出制度安排等。截至2017年末,五家大型銀行“兩權”抵押貸款余額超過44億元。

  三是創新推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決策部署,2013年6月,銀監會、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關于林權抵押貸款的實施意見》(銀監發〔2013〕32號),明確提出林農和林業生產經營者可以用承包經營的商品林做抵押,從銀行貸款用于林業生產經營的需要。2017年12月,銀監會、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有關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17〕57號),提出到2020年,在適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的地區,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基本覆蓋,金融服務優化,林權融資、評估、流轉和收儲機制健全。

  另外,銀監會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農業農村貸款抵押物范圍,研究基于林權、海域使用權、農機具、漁船、農產品、農業設施等擔保方式。如,中國銀行研發“中銀新農通寶”“中銀林權通寶”等系列產品,將林權、棉花、蘋果、乳產品、蔬菜、肉產品等作為抵質押品,緩解農業企業擔保難題。

  下一步,我們將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把普惠金融重點放在鄉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三農金融服務工作總抓手,聚焦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深度貧困地區。

  2.加強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

  2015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以及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于財政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121號),啟動了全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工作。3年來,三部門大力推進全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成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指導委員會、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推動各地完成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組建,現已進入向下延伸分支機構、業務實質性運營階段,一個廣覆蓋、協調統一、專注于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框架已經形成。截至2018年4月底,已有29個省(區、市)和4個計劃單列市組建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各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以設立辦事處或分公司等方式,設立了1082個分支機構,專注服務200萬以下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與財政部、銀保監會一起督促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加快建設運營,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做好融資擔保服務。

  增加對種糧戶的直接補貼力度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農業補貼政策的有效實施,明確要求在穩定加大農業補貼力度的同時,逐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改進農業補貼辦法,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2015年,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選擇部分省開展與農業農村農民直接相關的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以下簡稱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2016年,在總結地方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重點圍繞農業“三項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完善,將農業“三項補貼”合并為一項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適度規模經營。通過農業“三項補貼”改革,鼓勵各地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綠色發展掛鉤,引導農民綜合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科學施肥用藥、病蟲害綠色防控、減少秸稈焚燒等措施,自覺提升耕地地力,不宜再明確與種田、產糧直接掛鉤。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g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