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關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雙方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都達到了歷史*水平,特別是經貿投資合作方興未艾,取得了長足進步。相信隨著兩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深化,兩國農業合作將大有可為。
說起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友好關系,有一段農業合作佳話傳頌了多年。2000年5月16日,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拉法納瑪訪問中國福建,雙方簽署了建立友好省協議書和《福建省援助東高地省發展菌草、旱稻生產技術項目協議書》。從那時起,福建省農林大學菌草技術和旱稻宿根栽培技術發明人林占熺帶領專家組艱苦奮斗,克服重重困難,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成功推廣了菌草技術和旱稻宿根法栽培,為當地村民脫貧增收作出了貢獻,與當地民眾結下了深厚友誼。巴布亞新幾內亞前國防部部長卡拉尼為表達對菌草技術的感謝之情,為女兒改名為“菌草”。
沿著中國巴新友好合作的足跡,兩國農業合作如今又將翻開新的篇章。福建省援助巴新東高地省的旱稻和菌草項目取得成功,激勵著兩國農業合作走向深入。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延伸到南太平洋島國,一批農業企業帶來了先進技術和資金,幫助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業朝著現代農業邁進。今年5月份,中鐵國際與巴新農畜業部、東高地省、西高地省正式簽署了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共計6000余畝土地、使用期限99年,用于建設“一帶一路”中國—巴新農業產業園核心區,按照規劃,該產業園計劃建成集種植、養殖、深加工、檢驗檢疫、進出口許可、自主報關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示范園區。
巴布亞新幾內亞地處赤道,氣候終年溫和,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生產條件十分優越。這里不僅出產世界上品質*的咖啡和可可,還有格外香甜的熱帶水果和香草等。其咖啡廣為人知,品牌知名度頗高,但由于加工條件受限制,目前年產量僅7萬噸,供不應求。當前,巴布亞新幾內亞農業發展狀況還較為落后,土地和資源都嚴重開發不足,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傳統農業國家,有800萬人口,大多居住在農村地區。當地人主食有番薯、木薯、土豆、玉米、芋頭等,每年要進口大量大米,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都靠進口。由于氣候土壤條件好,大多數農作物甚至無需打理。熱帶水果也是當地人的重要食物,如香蕉、西瓜、木瓜、芒果、椰子等,食用之余還可以出口,這也是其外匯的一個重要來源。目前,巴布亞新幾內亞具備了初加工能力,但由于交通運輸不便,很難形成規模效益。以椰子為例,巴布亞新幾內亞每年生產40多億個椰子,除了部分供本地人食用,當地目前的加工能力只能加工6億多個,用于生產椰干,其余都白白浪費了。
數據顯示,農業產值占巴布亞新幾內亞國內生產總值的27%,因而發展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此,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奧尼爾提出,未來5年重點發展農業,并將今年年度政府預算中農業領域預算提高到6.659億基納,同比增長72%。還設立了總額達1億基納的農業商業化基金,其國家開發銀行也提供了1億基納用于農業中小企業貸款。其他資金扶持項目還包括農業生產伙伴計劃、建立國家養牛場、可可和咖啡運費補貼、咖啡果甲蟲防治等。此外,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還決定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例如,農業領域投資可享受10年免稅;農業科研和農業服務的支出可享受150%稅前扣除;農村企業所得稅率下調為20%等。
今年,巴布亞新幾內亞將主辦APEC峰會,奧尼爾稱這是百年不遇的歷史性機會,將極大地推動巴布亞新幾內亞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中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關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雙方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都達到了歷史*水平,特別是經貿投資合作方興未艾,取得了長足進步。巴布亞新幾內亞是*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南太平洋國家,雙方在農業投資、農產品加工開發、技術合作和培訓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進展。相信隨著兩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深化,兩國農業合作將大有可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