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哈爾濱世界農業博覽會如期召開,展會現場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我們漫步在齊齊哈爾市展區,切切實實感受到了齊齊哈爾市各種綠色農產品為此次綠博會及當地百姓奉上的一道“綠色盛宴”,讓人回味無窮。
大米就吃綠色*
“剛剛把展位的產品擺放好,就有慕名而來的客商買走了不少產品,而且有意向合作的客商也有好幾個了。”來自龍江縣米業的營銷經理程正民喜滋滋地對我們說,“這是第二次參展,今年客商和百姓們紛紛對綠色有機的食品越來越感興趣,而且銷量和銷路也特別的好。”
程正民隨手拿起一盒有機大米向我們介紹,這樣的一盒有機大米能夠賣到35元,成本附加值特別的高。綠色有機大米收購價格能夠達到每斤10元,綠色大米每斤才5至6元,普通大米2元左右,所以發展綠色有機大米已經成為了未來的發展趨勢。飛天夢有機大米是合作社的特色品牌,有機大米全部采用農家肥,利潤高不說,每畝地產量還能夠達到600至700斤左右,銷量特別的好。
黑土地上,看似“不走尋常路”的鴨稻米、紅谷小米、甜玉米等農產品,賣出了超出普通農產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好價錢,其實這就是綠色發展理念帶來的連鎖效應。為了提升鶴城綠色名片的含金量,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充分發揮綠色資源優勢,推動產銷對接,全市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到了140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445個。實現訂單面積743萬畝,金額80.7億元。
電商讓農產品走入百姓家
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知道農產品的所有情況。站在克山展區前,很多百姓用手機掃描“克山印象”的二維碼,并將它分享到了朋友圈內。“真不知道,農產品還可以有追溯功能,這樣一來,再也不害怕農藥和化肥了。”哈爾濱市民修廣鑫將掃描后的截圖發到了朋友圈內。
“如今,‘克山印象’的所有農產品包裝上,都帶有克山農產品公共品牌標志,并設計了二維碼,做到了產品有包裝、有商標、可追溯。”克山縣商務局局長李鳳野告訴我們,克山縣通過傾力打造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以優質農產品上線為核心,以電商銷售為重點,利用“互聯網+”現代化技術,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全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依托資源優勢,完善功能支撐,推動產業集聚產品創新,打造縣域經濟新引擎,走出了一條農村轉型、農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電商產業發展之路,有效激發了縣域經濟發展新活力,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助推器。
2017年,克山縣建成了全省*微信電商平臺“克山印象”掌創商城,進駐企業、合作社等各類市場主體35家,開設微店1400個,發展推客2300人,上架農產品15個品類,銷售15257單,實現交易額100多萬元。商城瀏覽足跡遍布全國29個省(市)區,克山品牌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近年來,為了能夠讓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齊齊哈爾市創新銷售模式,農產品電商發展到155家,農村網店680家,微商1.5萬個,網銷量20.8萬噸,銷售額17.8億元。同時,通過參加各類食品博覽會,簽約11.8億元,全市農產品出口創匯企業27家,出口額實現3082萬美元,同比增長247%。
駐村工作隊帶來了脫貧果
“這些豆角干、黏豆包、甜玉米都是我們村里自己產的特色產品,大家可以放心購買!”來自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中心鎮豐收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苗昌林向百姓們推銷本村的農產品。
聽著苗昌林的介紹,大家紛紛購買,還有不少客商投來了青睞的目光。哈市市民劉鋒告訴我們,聽說是貧困村的農產品,所以一定要購買一些,因為這些東西肯定不錯,而且還能夠幫助脫貧貢獻一份力量。樸實的話語道出了百姓的心聲。
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散裝的笨雞蛋、曬干的黑木耳……帶著濃郁鄉土氣息的農產品,成為了駐村工作隊展區*的亮點。在扶貧工作隊展區,苗昌林和其他人不停地向百姓推銷本村的各種農產品。苗昌林告訴我們,通過產業帶動,村里注冊了張鼎鼎黏豆包品牌,去年賣了10萬斤,效益達到了100多萬元。今年,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駐村工作隊爭取扶貧資金210萬元,建成了標準化無菌車間和包裝車間,年加工量達到了30萬斤,純收入300萬元以上,帶動全村76戶貧困家庭,全部脫貧。
看著齊齊哈爾市展位上的一個個駐村工作隊帶來的產品,感受著責任與擔當。駐村工作隊展位上的各種農產品,不僅僅成為了綠博會上亮麗的一景,也成為了展現齊齊哈爾市脫貧攻堅工作*的亮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