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國本,種鑄基石。
作為農業大省、種業大省的湖南,始終肩負“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使命。湖南省會長沙,更是敢于擔當,早在2016年隆平高科技園提出,要高舉袁隆平院士這一面旗幟,把隆平高科建設成為世界*的生物育種企業,把華智生物“國家水稻分子育種平臺”打造成世界*的生物育種協同研發創新平臺,把隆平新區建設成中國*的生物育種技術及產業聚集區。
201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的意見》出臺,長沙市結合本地實際,以22條新興優勢產業鏈為抓手,推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而每條產業鏈都由相關市級領導擔任“鏈長”,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其中,基因技術產業鏈納入新興優勢產業鏈行動計劃,“指揮部”落地隆平高科技園,“鏈長”由長沙市副市長陳中擔任。
“要‘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在建鏈上動腦筋、強鏈上下功夫、補鏈上出新招、延鏈上做文章。”陳中表示,長沙市政府將在政策出臺、峰會舉辦、產業鏈招商上給予支持,助推隆平高科技園搶占制高點,爭奪話語權,早日實現“打造中國種業硅谷,建設國際*產學研基地”的目標。
建鏈:好政策讓“種子”生根發芽
在隆平高科技園建成“中國種業硅谷”,長沙底氣何在?
“建設‘中國種業硅谷’,發展生物育種產業,推進基因技術產業鏈,隆平高科技園具備*的品牌優勢、雄厚的科研優勢、突出的產業優勢、良好的政策優勢。”這是隆平高科技園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繆晨光給出的答案。
長沙是雜交水稻技術的發源地,有著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超級稻創新團隊,官春云院士領銜的油菜遺傳育種團隊,還有隆平高科以及正在打造種業共享科技平臺的華智生物等。此外,長沙還聚集了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科院、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等種業研究平臺,有建設基因技術產業鏈的先天基礎。
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包括基因技術研究、設備廠商及耗材和基因技術的大數據的上游產業鏈,包括基因檢驗技術的分析和檢測公司等的中游產業鏈,以及包括種業公司在內的下游產業鏈。
建鏈還需補鏈,長沙提出,要對照產業鏈全景圖、現狀圖,對比外地找差距推動*招商,面向國際名企招大商,出臺*政策大招商。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而優質種業項目又何嘗不是一粒粒希望的種子?在繆晨光看來,好政策就是陽光雨露,有了好政策,才能讓更多的“優良種子”在長沙這片種業沃土上生根發芽、拔節成長。
在9月5日到7日,*屆長沙種業硅谷峰會暨種業創新成果博覽會上,*受矚目的是《中國種業硅谷(長沙)發展規劃(2018-2025年)》和《建設“中國種業硅谷”政策10條》現場發布。《政策》從如何吸引國內外種業總部集聚、培育種業平臺、引進產業領軍人才、融資上市、產業鏈布局、品種創新和成果轉化等10個方面出發,提出打造一條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相互交織、互為支撐的政策鏈。
值得關注的是,《政策》提出,對長沙市產業發展有重大貢獻、能帶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產業領軍人才及團隊,*將得到1億元項目資助。
強鏈:創新聯盟助力智種未來
“在強鏈上下功夫,要瞄準市場創新種業、智種未來,把現有產業鏈企業小的做大、大的做強、強的做優、優的做尖。”陳中說。
誕生長沙的隆平高科種業,從1999年成立之初沒有自己的研發體系,到如今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覆蓋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涵蓋生物技術、傳統育種、品種測試三大平臺,成為中國種業板塊“領頭羊”。
“隆平高科的成長,關鍵在于商業化育種之路的選擇。”湖南省種子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隆平高科在國內率先建立起水稻商業化育種模式,按照“標準化、程序化、信息化、規模化”要求,建立“工廠化、分段式”育種創新流程,實現了信息與資源的高度共享、育種創新的專業化與規模化,大幅提高了育種創新效率和品種持續產出能力。
“硅谷”的建成,離不開育種技術的創新。9月6日,在長沙種業硅谷峰會暨種業創新成果博覽會現場,記者目睹了分子育種技術帶來的力量。在華智生物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兩株超優千號親本材料的對比吸引了記者眼球,記者注意到,同樣的材料,其中一株有白枯稻葉,另一株則青翠挺拔。
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張健介紹,“健康”的親本材料就是用分子育種技術改良后的成果。“超優千號品種有很多優勢,但不抗白枯病和稻瘟病,通過分子育種能夠快速地把優良材料找出來并保留,同時,將抗白枯病和稻瘟病的基因導入,由此完成基因的定向改良。”張健表示,一個性狀定向改良,常規育種需回交6代,才能達到99%純合的后代,分子育種只需要3代就能達到,育種周期縮短了一半。
“常規育種將逐漸升級到分子育種、生物育種、智慧育種。”張健告訴記者,為形成種業發展合力,2016年,隆平高科和華智生物牽頭成立了長沙生物育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聚合了全國40多家國內*種業龍頭及科研院所,促進產學研合作。目前,華智正在搭建全基因組分子育種研發創新平臺,是為未來啟動智能設計育種的研發打基礎。
延鏈:示范基地對接農民選良種
育種一頭連著高新技術,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科研成果要如何對接下游市場,這就需要延長產業鏈。
為了對接市場,打通種業上中下游產業鏈,促進信息交流,瀏陽市在北盛鎮建立了“水稻新品種超市”,定期主辦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交流會,種植農戶可在新品種超市“看禾選種”。
在*屆長沙種業硅谷峰會暨種業創新成果博覽會田間展示區,300多畝水稻展示基地里,匯聚了全國南方13個省的81家科研種子企業及單位的優良水稻品種535個。品種主要包含四大類:國家水稻核心示范品種、湖南雙新展示品種、湖南企業聯合體生產試驗品種、成果交易平臺品種。水稻展區6大區域,以參展企業為單元,以彩葉稻作間隔,將不同熟期品種分類后統一播種、統一移栽、個性管理,真實呈現出各品種的典型性狀。
好品種還得搭配好技術。現場“印刷播種”等4項栽培技術,也在這里得到了重點展示,種植大戶不僅能帶回好品種,還能學到*新的種植技術。
“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的成功打造,無縫對接了農民選擇良種、企業推廣良種,大幅提高了主導品種覆蓋率,有助于長沙建成‘中國種業硅谷’。”湖南省種子協會秘書長閔軍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