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記者在阜陽市潁泉區寧老莊鎮椿樹村采訪時,發現黑色食品在這里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香餑餑”。
椿樹村位于寧老莊鎮西南部,過去一直沿襲著“一麥一豆”的傳統模式,土地產出少,群眾生活困難,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村。
“2015年初,區總工會開始定點幫扶椿樹村,我們下鄉調研時發現,椿樹村離城區近,交通方便,可以利用近郊優勢發展特色種植業。 ”潁泉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胡濱告訴記者,起初他們看中了中華腎果,后來發現椿樹村的土壤并不適合種植。
“經過多方比對,*終將目標瞄準在黑色食品上。 ”胡濱說,這些黑色食品包括黑玉米、黑土豆、黑芝麻、黑小豆、黑油椿。黑色食品要比傳統作物的經濟效益高,但種植成本基本一樣。與傳統玉米更多用于飼料不同,黑玉米主要進超市、上餐桌,銷售方式也不同于傳統玉米的按斤計算,而是按根計算,大大提升了玉米的價值。
“為了給群眾做示范,從2015年起,村委會就從貧困戶手中流轉110畝地,每畝租金1200元,探索發展黑色食品種植。”村黨支部書記張明華告訴記者:“村里貧困戶和一般村民都可以到種植基地打工,每人每天50塊錢左右,一批貧困戶在特色種植基地帶動下,實現了脫貧摘帽。 ”
64歲的貧困戶焦同英家原先種糧食,一年算下來,一畝地收入到手只有幾百塊錢,現在在種植基地打工,一個月可以掙1000多元。 “即便不是天天有活兒干,一年掙好幾千元不成問題。 ”
今年,椿樹村種植了110畝地黑玉米,很快就要成熟上市,按照每畝地可摘4000根玉米,一根玉米1.5元計算,一畝地可收入6000元。通過黑色食品種植,不僅解決了20多戶貧困戶的脫貧,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能讓村民享受到更多的紅利。
“椿樹村選中了黑色食品種植,初見效益后,不少村民也跟著種起來了,目前全村群眾自發種植的黑色食品已到達130畝。老百姓認可,說明路子走對了。 ”張明華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