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河北省永清縣二十萬畝玉米漸已成熟,雖然距大面積收獲還有一段時日,但在永清縣劉街鄉李家口村種糧大戶葉廣寬看來,豐收已不成問題:“我今年種植的7000畝玉米,已經全部通過全株青貯訂單銷售給本地和廊坊周邊的奶牛場,根本不用擔心銷路問題。”
從掰棒子到賣青貯,葉廣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大多人工掰棒子或者用機械收割,收完玉米還要再清理地里的秸稈,玉米收獲后還需要在晴好天氣脫粒、晾曬,費時費事,租賃玉米收割機和人工都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現在玉米全株青貯,由青貯場出費用,使用大型玉米青貯收獲機作業,在田間就能*性完成秸稈收割、粉碎、裝車作業,省時省力省心省錢。和脫粒后出售玉米相比,全株青貯每畝還能增收100到200元。”
永清縣是*秸稈養牛示范縣,奶牛存欄量1.7萬頭。今年,該縣三英、蘭星、萬順等大型奶牛養殖場都開展了玉米全株青貯業務。為做好今年的玉米全株青貯工作,該縣畜牧獸醫局派出技術人員深入各養殖場,面對面講解青貯技術要領,檢修青貯池,確保青貯順利開展。
三英奶牛場是永清縣的一家大型奶牛養殖場,奶牛存欄700多頭。場長楊家彪告訴記者,如今各家奶牛場都很重視玉米秸稈原料的供應。這兩年,在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政策支持下,他投入近300萬元購置了3臺秸稈收獲機,建設了8000立方米容量的青貯池。今年,三英奶牛場以每噸300元的價格從農民手中訂單收購全株青貯玉米,每畝地產量可達2.5—3噸,農民積極性非常高。
“玉米全株青貯既解決了養殖場的優質飼料來源問題,還能減少因焚燒玉米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促進農民增收,實現了農戶、企業、社會多方共贏。“永清縣畜牧獸醫局局長劉俊強說。目前,永清玉米全株青貯正向著規模化、企業化發展,預計今年全縣玉米全株青貯將超過6萬噸,可為當地農戶增加近1800萬元的經濟收益,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個新亮點。
盡管如此,全株青貯要全面推廣還需著力解決好秸稈收集加工的規模化與小規模種養之間的矛盾。劉俊強認為,政策扶持的重點是激發市場化、產業化的活力。要鼓勵種植和養殖企業牽頭組織秸稈收貯,將秸稈飼料化利用納入其產業鏈;鼓勵養殖企業與農戶建立訂單生產關系,促進全株青貯玉米專業化種植;大力培育秸稈收貯專業作業隊等社會化服務組織,為養殖場戶解決收集難的問題;引導飼料企業進入秸稈飼料生產領域,大力發展裹包青貯、顆粒飼料、壓塊飼料等商品秸稈飼料。同時,還需要國家出臺扶持政策予以引導支持。
永清縣副縣長茹進軍介紹,作為河北省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永清縣還以“政府打包購買企業綜合服務”的模式,引導飼料企業進入秸稈飼料生產領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