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舒蘭市按照“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創立了9個產業項目,由3個公司帶動9個合作社、2329戶貧困戶,為貧困戶年人均增收400元到650元,總增收160萬元到260萬元。“這一模式在舒蘭俗稱以強帶弱,就是利用財政專項資金提高龍頭公司的創收作用,實現為貧困戶長效增收的效果。從目前實際情況看,這個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舒蘭市脫貧辦有關負責人說。
位于亮甲山鄉東孤村的德生牧業東孤肉雞養殖場,是這9個項目之一。該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大型知名牧業企業吉林德生牧業有限公司投入1200萬元,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300萬元。項目于今年1月投產,年出欄120萬只肉雞,通過舒蘭市迎春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貧困戶參與經營,可帶動全鄉380戶貧困戶脫貧。
其他8個項目與上面這個項目類似。9個項目都是養殖業,其中7個是德生牧業肉雞養殖,其他2個是養牛。9個項目由3戶牧業公司和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合作投資,由牧業公司經營管理,分紅收益覆蓋9個鄉鎮。9個鄉鎮成立了9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9個鄉鎮2329戶貧困戶和鄉村干部為社員。入社的鄉村干部負責管理合作社,處理牧業公司與貧困戶的利益關系,不參與項目利潤分紅。按照每個項目牧業公司、鄉政府、合作社三方簽訂的協議,牧業公司*年按照扶貧專項資金的7%、第二年9%、第三年以后11%的比例,給貧困戶分紅。由于每個項目帶動的貧困戶數和貧困人數不等,所以各鄉鎮貧困戶拿到的分紅也不等,年人均分紅400元到650元。
為確保扶貧專項資金保值增值,為貧困戶長期穩定分紅,三方協議規定:扶貧專項資金不承擔各自公司的經營風險;2年內不能滿足貧困戶收益的,公司用自有資金回購股權或收益權;公司用自有資金的150%抵押扶貧專項資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