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的蔬菜生產基地,濰坊的蔬菜每天都會擺上世界各地的貨架,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已成為該市一張閃亮的名片。近年來,濰坊市堅持以安全、綠色和科技農業發展為導向,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基礎上,蔬菜產業種植區域化、加工規模化、產品優質化、服務多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蔬菜產業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安丘作為中國蔬菜出口*縣,每年大量的優質蔬菜出口至美國、加拿大、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餐桌上的美食。作為全國*個全行政區域覆蓋的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安丘市已制訂生產技術標準200多個。近幾年,濰坊市實施標準化戰略,全面提高蔬菜質量安全水平,組織新制訂修訂地方標準和技術規范76項,涵蓋了蔬菜生產、加工、銷售的各個環節,實現了生產基地、加工企業、銷售環節都有標準可循。在蔬菜集中產區和生產基地全面實施產品準出制度,產品在采收上市前批批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從生產環節嚴把質量關。
濰坊市培強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蔬菜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蔬菜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發展到26516家,家庭農場發展到7227家,其發展數量、發展質量和帶動能力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為滿足分散農戶對生產管理、機械裝備的需求,濰坊市不斷鼓勵扶持病蟲害統防統治隊伍、土壤熏蒸專業隊伍等新型營利性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培育專業化統防統治生產性服務組織199家,統防統治面積達392畝次,同時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531家。
記者在山東華盛農業青州育種育苗基地看到,一排排高標準的智能溫室鱗次櫛比,種子試驗區、種苗培育園、有機農業觀光區連成一片。從建設蔬菜種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到成立蔬菜種業聯盟,再到成立綜合院士工作站,青州蔬菜種業邁入高端時代。
濰坊市大力實施科技興菜戰略,主動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合作交流,建設壽光蔬菜種業研發基地,加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培育和保護力度。2017年,濰坊市新審定和鑒定的具有自主產權的蔬菜新品種達到16個,全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達到63個;加強種業研發國際合作,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蔬菜種業集團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30多個國家的種子公司在濰坊建基地、搞科研;加強人才引進,聘請了十幾位院士和農業專家擔任農業高科技顧問,引進、培養了30多名農業碩士、博士和一大批中*農業科技人才。
濰坊市結合現代科技,大力發展智慧農業,積極推進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的融合與應用,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在溫室環境調控、集約化育苗、生產過程管理等方面,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控,提高生產效率和蔬菜品質。目前,壽光市有230余處基地園區應用了物聯網智能管控設備,智能管控大棚1.6萬個;大力推進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壽光市建設農業智慧監管與服務平臺,對該市14萬個蔬菜大棚、5000個土壤檢測點、1556處農資經營店、農產品物流園、1020家蔬菜市場、21家三品基地,6家大型超市(市場)和15處鎮街檢測室的種植、交易、追溯、檢測信息進行自動采集和數據化管理,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監控。
借助“互聯網+”,濰坊市注重電商平臺建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流通體系。先后培育了“中國·壽光蔬菜指數”“中國·昌邑大姜指數”、峽山“中國生姜指數”,加速了蔬菜產品流通。截至目前,該市在12個行政縣市區設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0處、鄉(鎮、街道)服務站78處、村服務點2546處,形成縣、鄉(鎮、街道)、村三級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成57個涉農電商產業園區、80個涉農特色電商平臺,匯聚1萬多家涉農企業抱團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