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米顆粒飽滿、香氣濃郁,吃口更香糯。近日,首批上海崇明“兩無化”(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大米正式上市,這是申城首批全程采用“兩無化”方式種植的大米。
歷經115天自然生長
崇明區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兩無化”大米立夏播種、小滿插秧、夏至抽穗、深秋收割,歷經了115天的自然生長。23日是秋分節氣,也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崇明為市民奉上的一份豐收之禮。
探索種植“兩無化”水稻,是結合“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發展目標探索一項新舉措。今年,崇明在全區水稻規模種植基地中遴選了1萬余畝優質水稻田,探索研究“兩無化”種植模式,其中僅有500畝水稻在國慶節前上市供應。這些水稻生產基地只施用科學優選的水稻有機肥品種,并嚴格做好生態環境指標測試監控,確保有機肥質量安全。同時,基地采用“稻鴨共生、稻蟹共生、稻蝦鱉共生”等立體種養模式,采用生態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避免病蟲草害。
天然環境和土壤優勢也是“兩無化”種植的重要保證。四面環水的地勢天然阻隔屏障了外界有害物質的污染,河口沖積島的土質呈弱堿性,*對水稻的“胃口”。
高科技提供強大賦能
高科技助力,為“兩無化”水稻種植提供了強大賦能。在水稻種植基地里安裝運用了土壤、水質、氣象及視頻等物聯網傳感器,能實時智能追蹤水、土、氣等水稻生長環境的變化,系統終端在完善農業信息數據收集的基礎上還能進行分析預測,進行農事行為識別、生長周期識別及病蟲害識別檢測等,已初步實現對農事行為監管、生長監控及病蟲害識別等方面的綜合智能管控。
在種植、收獲、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系統都可自動識別相關作業并記錄信息,這些信息和大米上市前的檢測結果都將濃縮進一個二維碼,貼在包裝袋上。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就能看到一袋大米全生命流程的詳細“檔案”。今后,“兩無化”水稻田智能管控的相關經驗將進一步完善提升,并應用于農業其他領域。此外,今年崇明專門組建了“兩無化”水稻種植專家技術團隊給予全程指導和監管,區級層面還有*農業科技人員點對點全程跟蹤服務指定生產基地,提供指導和幫助。
種植基地負責人表示,“兩無化”大米對標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指標,經測試,每百克蛋白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國標。據悉,首批崇明“兩無化”大米只能通過在線方式購買,微信小程序“崇明米道”是官方*指定銷售渠道。目前,崇明“兩無化”大米只銷售一種規格,即6斤的禮盒裝,售價統一為298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