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梁園護城陳道俊家庭農場生產基地內,一眼望去,綠地毯一般的稻穗根根到頭,田埂上到處種植了大豆,千畝水稻生產基地預測畝產達650公斤以上,增產效果甚是顯著。近日,縣農技中心成立驗收組深入田間地頭對肥東縣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進行考核驗收。經綜合考核,23家新型經營主體盡才盡智盡力,完成預期指標,為減肥增效工作遞上滿意答卷。
在店埠合浦村王軍民家庭農場,金燦燦的水稻穗,嶄新醒目的標識牌,排列有序的殺蟲燈以及滿心喜悅的種植戶。該農場利用前茬紫云英種植,后茬翻耕結合有機無機復混肥施用技術,減少不合理施肥30%,既降低了成本,也保證了增產增收。示范戶王軍民表示,即便以后沒有補貼政策,依然會沿用這樣的生產模式。
在牌坊張氏兄弟的水稻示范片里,“政府補貼的肥料就是好,水稻長得好,(施)用的不多,好多農戶經過這塊地都會問我從哪買的肥料呢!”牌坊鄉三王民族村張虎向農技人員高興地說道。
今年以來,肥東縣累計建成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23個,示范面積6800畝。重點開展綠肥種植、化肥深施、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等集成技術推廣應用。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270萬畝次,化肥使用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600噸(折純)。同時各經營主體結合生產實際、市場行情等因素,努力探索適宜各自的減肥增效技術模式,展現了肥東特色的減肥增效亮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