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西風起,又到秋高蟹肥時。今年秋天,在衡南縣三塘鎮前進村的蟹田里,安徽籍養殖大戶王召平正忙著捕撈螃蟹,只見他將地籠輕輕一抖,“泥螃蟹”立馬現身,揮舞著大大的鉗子。
2017年,衡陽市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平精心引入陽澄湖的優質蟹苗,并加以家族優越的養殖技術,小小的蟹苗,經歷了13次脫殼的成長,終于成為餐桌上蟹肉嫩、蟹黃多的肥美大螃蟹。如今已是收獲的季節,衡陽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吃到今秋*鮮美的味道——“蒸湘大閘蟹”。
“我的螃蟹都是用生魚肉喂的,不用飼料,這種螃蟹的肉不但結實,而且味道鮮美,膏也是又硬又黃,蟹黃普遍高于飼料喂養的螃蟹20%到30%。”王召平介紹。
據了解,2016年,在建筑行業摸爬滾打了20余年的王召平帶著家族的養殖技術來到了衡陽,再*走上了創業之路,他先后在洪市鎮、雞籠鎮等地“挑水選土”,經過六、七次嘗試,養殖基地才*終在三塘鎮落戶。
2017年底,王召平在這300畝養殖基地,投放了50萬只蟹苗,預計今年的產量能達到40萬只,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這極高的成活率自然是離不開王召平所掌握的養殖技術,祖籍安徽馬鞍山的他,整個家族從事水產養殖近30年,培育的蟹苗在安徽、江蘇等地擁有30%-40%的市場份額。
王召平說,三塘鎮的水源靠近蒸水河,這一水域的水質都特別好。他將河水引進蟹池,加以處理,每天再把活魚搗碎,加入玉米和食鹽,按比例投食喂養出來的螃蟹味美膏厚。一早便和6家企業合作,同時也吸引了周邊的養殖戶前來取經。
“*近一個多月,有幾個養殖戶和水庫的老板都來了,同意明年和我們合作,進我的蟹苗,學習我的培養技術,我們公司也會派員工和技術員去指導他們。”王召平說。
除了養螃蟹,王召平的養殖基地還養了不少臺灣泥鰍、甲魚、雄魚,他在當地還請了16個農戶幫著一起打理,每人每個月可以拿到3000塊錢的工錢,其中還有兩戶貧困戶。王召平說,目前,公司已經流轉了700畝農田,準備以“蒸湘大閘蟹”為基礎,擴大生態養殖規模,并打造萬畝桃林,規劃生態休養項目,建成后可帶動農戶8000戶,解決就業1000余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