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農村金融要姓農、為農、惠農,與農民同壯大,與農業同發展,與農村共繁榮。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代,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必須要回歸本源、專注主業,要有咬定“農”字不放松、扎根鄉村不動搖的決心,堅守支農支小的戰略定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農村金融要姓農、為農、惠農,與農民同壯大,與農業同發展,與農村共繁榮。
一方面,農村金融服務供給依然不足。無論金融機構農戶貸款余額占比,還是農林牧漁業貸款余額占比等指標,都與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與農村的經濟活動在整個國家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匹配。可以說,金融仍是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中的一個突出短板。目前,主要金融機構在農村依然呈現出資金凈流出態勢。
另一方面,農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金融。目前,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有大量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需要改善,有大批的農機裝備需要換代升級,有廣泛的農村流通、加工業需要發展。隨著農業規模經營加快,以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量涌現,現在返鄉下鄉創業的人數已達700多萬,從事鄉村旅游的勞動力已達850萬,其金融意識不斷增強、需求更加旺盛。
金融機構以往為何對“三農”熱情不夠?毋庸諱言,主要因為金融有金融的規律,農村有農村的特點。農業投資一般具有周期長、回收慢、利潤薄的固有特點,有信息不對稱、自然風險大、市場波動多等不利因素,所以一般的金融機構都擔心農村金融投入風險大,不敢進去;或是成本高,不愿意進去。因而,貸款難、融資貴、保險少、上市小就成為農民和農村干部普遍面臨的問題。
針對以上痛點,多部門將金融支農作為重點工作,采取了積極措施。一行三會、財政部等通過再貸款和再貼現、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差異化的金融監管政策,推動金融資源向農業農村傾斜。國家在部分地區先后開展了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抵押融資試點。財政直接注資用3年時間建成了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省份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農業銀行、郵儲銀行設立了三農事業部,大型商業銀行設立了普惠金融部。可以說,近年來農村金融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有明顯提升。
應當看到,現在農村對金融的吸引力比過去增強了,其投資價值正被社會重新認識。如今,資本、技術、信息等現代要素都在農業領域加快融合,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已經成為“三農”的主旋律,農村商機無限。不少金融機構已經認識到,“三農”領域是金融大顯身手的廣闊空間。
服務鄉村振興是農村金融機構的天職和本分,從方向上來講,就是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相結合,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擴大了農村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具體來說,農村金融機構要通過創新服務方式和產品類型,建立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服務體系;要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讓農村消費者能夠以平等的機會、合理的價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務;要加快鄉村金融服務網絡建設,優先解決欠發達地區的基礎金融服務,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