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一批生態移民從寧夏固原市彭陽縣搬遷至月牙湖鄉,成為了濱河家園五村的村民,雖然不再種地,但今年村民們卻通過另外一種形式,獲得了豐收的喜悅,慶祝了*“中國農民豐收節”。
這其中的緣由要從駐村*書記安勇說起。2017年,安勇從銀川市科技局來到村上擔任*書記。彼時的濱河家園五村沒有任何產業,村里的青壯年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剩下婦女兒童和老人在家留守,“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事情很多,加上村里沒有支柱產業,村民們致富的信心很弱。”安勇剛到村上時,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484戶、2222人,貧困發生率達到58%,遠遠高于3%的整村脫貧標準。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安勇想到通過“企業+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養殖業和大蒜加工業,“村里缺乏勞動力,只能發展一些相對輕松一點的產業。”于是安勇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先后多次前往銀川北環蔬菜果品綜合批發市場,說服大蒜批發商到村里開設加工廠。“今年我們和兩戶達成了協議,他們的銷售量基本占據了銀川70%至80%的市場份額。”安勇說,根據協議,批發商在濱河家園五村開設大蒜加工廠,雇用村里的婦女、老人剝蒜,每年發放的工資不得少于400萬元。
自從村里建起了大蒜加工廠,村民蘭志梅每天一大早就等在大蒜加工廠的門前,準備領新蒜回家剝皮,“每個月能賺1000多元,既不耽誤家務,還能補貼家用。”*近這段時間,大蒜加工廠的門前每天都是人來人往、車輛如織,加工廠負責人馬忠誠介紹,目前每天都要發放3000元左右的勞務費。
今年,濱河家園五村還借助各級扶貧資金投入258萬元,在村里新建了一個1500平方米的新廠房,安勇介紹道:“之前的加工廠地方小、村民們剝蒜環境也不好,等這個新廠建起來后,有了更好的冷凍庫、工作間,村民就更愿意來啦。”
發展大蒜加工廠的同時,今年5月安勇還引進企業發展鉗蝎養殖,進一步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鉗蝎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養殖方便,村民可以在家中發展庭院養殖。”安勇介紹說,項目初期將以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要扶持對象,依托養殖企業和村級專業養殖合作社,讓村民學會養殖技術、熟悉銷售渠道。“學習了養殖經驗,以后即使廠子搬走了,技術也能留下來,大家也多一條致富的路子。”安勇說。
請專家到村上做技能培訓、幫村民介紹工作、扶持小企業發展帶動就業、協調市科技局扶貧資金增加村集體收入、為患病農戶籌集醫療費、為殘疾人爭取協調輪椅……在安勇駐村工作以來,濱河家園五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減少為223戶、940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20%,“希望明年大蒜加工廠和鉗蝎養殖能發展得更好,讓村民們收獲更多。”安勇信心滿滿地說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