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金山區朱涇鎮全面開展以“人人都出一份力,條條河道更美麗”為主題的“河長”巡河大行動,掀起了新一輪治水護水高潮。該鎮黨政班子領導以“河長”身份深入一線實地巡查河道,進行現場辦公,*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治水工作取得實效。
聯動治水護水,持續深化“河長制”。
朱涇鎮域內水系較多,大小河道有186條,總長度190多公里。由于河道走向單一,水系溝通不暢,再加上企業多、城中村多、外來人口多等,導致污染源較多,治水任務艱巨。要治水先“把脈”,必須開出治水良方。
為重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近年來,朱涇鎮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始終把推進河道綜合整治作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利益需求的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全力推進河道綜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落實“河長制”全覆蓋,同時多方協調“會診”,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上下一心,聯動治水。通過河道整治,控源截污、溝通水系、引清調水、生態修復、長效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持續有效改善全鎮河道水環境。
列入全鎮2017年綜合整治計劃的25條中小河道整治任務已圓滿完成。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整治,實現中小河道消除黑臭目標。水岸同治,一年多來,朱涇鎮大力開展沿河拆違,加快推進截污納管,從源頭切斷污染源。同時采取水利工程整治、河道底泥疏浚、打通斷頭河、拆壩建橋等多種方式推進河道整治。經過整治后的河道舊貌換新顏,從前的黑臭河變身成為水清岸綠的景觀河道,已成為村、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因地因河制宜,如今成生態景觀。
“以前這兩條河都是斷頭浜,河水黑臭,河道淤積,現在不僅河水變清了,兩岸還有了仿木護欄,也安全多了。”萬聯村萬安2組的村民們滿意地說道,大家真切感受到家鄉河道的變化。這兩條河是東、西姚古浜,屬村級河道,過去一直是水系不暢通,直接影響周邊村民的生活質量。在開展河道整治時,相關部門合理制定整治方案,除了對河道進行疏浚、污水處理、種植綠化及水生植物等,還新開挖了一條河,由此將南北向的東、西姚古浜打通,并分別與秀州塘、唐缺港相連,水系得以溝通,真正讓鄉村的水“活”起來。
河道整治要注重實用性和美觀性。華亭港位于新涇村北片區域,是一條主要河道,曾經的河道水質堪憂,水生態修復勢在必行。如今,整治后的華亭港新增了水域面積,水清岸潔,成為了一條景觀河,與田間的自然野趣和阡陌風光相得益彰。
朱涇市河貫穿鎮區,是一條鎮級河道,經過截污納管、疏浚、河道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通過調活水體、種植水生植物等措施,逐步改善區域內引排水條件,修復水體,提高水質,美化水環境。目前,朱涇市河實行每日引清調水制度,實現河道養護和泵閘一體化管理。秋日陽光下,河水緩緩流淌,這條朱涇“母親河”依然仿佛訴說著悠長而美麗的故事。
這些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是該鎮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的縮影。
推進河道治理,讓河水長治久清,
如何鞏固中小河道整治成效,實現河道的長治久清,提升水環境質量成為治水工作的重點。今年,朱涇鎮全力以赴推進劣V類河道治理工作,繼續推行劣V類水體整治列表掛圖作戰的方式。年初以來,該鎮對全鎮河道展開全覆蓋排查,經過水質監測,梳理出67條劣V類河道,建立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并編制“一河一策”,制定消除劣V類水體三年行動計劃。到2018年底,全鎮將消除40%的劣V類河道水體,2019年底爭取消除95%的劣V類河道水體,2020年底基本消除劣V類河道水體,實現全鎮水質的進一步提升和鞏固,讓廣大群眾對河道整治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河道治理、水質提升工作任重道遠。多舉措治水、深化“河長制”工作機制、全民治水護水等,成為確保河道“長治久清”的關鍵。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