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后,華北夏玉米進入集中收獲期。而行業在臨儲收購政策結束后面臨巨大的變化,這些新變化對華北玉米加工企業提出新要求,華北企業改變玉米采購方式正當其時。
玉米生產能力下降
國家不斷加大臨儲玉米去庫存力度,鼓勵主產區農民減少玉米種植。有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達到峰值57179萬畝,2017年降至53168萬畝,下降4011萬畝;玉米總產量從2015年的2.2463億噸降至2017年的2.1589億噸,下降874萬噸,降至2014年遭受較嚴重旱災年份水平。不過,2018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取得恢復性增長。
需求快速大幅增長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18年9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預計中國玉米消費量為2.37億噸,比上月預測數調增620萬噸。其主要原因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大豆、玉米替代品等進口減少,飼料原料中玉米用量增加,飼用玉米比上月預測數調增200萬噸;玉米深加工新增產能釋放偏快,特別是8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擴大燃料乙醇試點省份,玉米工業消費比上月預測數調增420萬噸。
市場年度缺口增大
預計2018/2019年度我國玉米市場負結余繼續擴大,當年結余為-4253萬噸,負結余較上年擴大2292萬噸。東北玉米調出能力由高峰期2015/2016年度的5961萬噸降至2018/2019年度的2955萬噸。2015/2016年度山東省玉米調入量為859萬噸,而2018/2019年度大增至2446萬噸。
臨儲庫存明顯下降
自4月份開始拍賣以來,23周小計成交7921萬噸,平均每周成交345萬噸,均價1479元/噸。
目前,臨儲總庫存近1億噸。預計至10月底,按每周成交400萬噸計算,還能成交2000萬噸,總成交量在9400萬~9900萬噸之間,臨儲庫存余量在8000萬噸左右,2019年有望基本消耗殆盡。
隨時調價靈活采購
由于歷史原因,華北特別是山東深加工企業原料庫存往往不大,更多采用隨時調價的方式來靈活采購。2018年春節后,因山東深加工企業庫存過低,被迫提價收購,甚至*內幾次上調,價格很快沖破1元/斤大關,這就是原有建立原料庫存模式不適應新的市場變化的*例證。
增加庫存是大勢所趨
盛達期貨研究院分析認為,華北特別是山東玉米加工企業增加原料庫存規模已是大勢所趨,實際操作上可借鑒東北深加工的現貨模式。潮糧上市期加大采購力度,建立部分庫存,并適度增加合同糧采購量。
在原料供應日益緊張、下游競爭愈發激烈而山東玉米缺口不斷擴大的前提下,山東玉米加工企業應轉變采購模式,現貨、遠期電子市場、期貨市場兼顧,為未來發展打好原料成本控制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