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答復并公開了“關于加大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扶持力度的建議 ”。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之路,是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關鍵之舉。近年來,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強力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一、關于出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扶持政策
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從制約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入手,結合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不斷加大支持力度。開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集成推廣“全環節”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探索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全產業鏈”生產模式;啟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2017年支持51個生豬、奶牛、肉牛大縣整縣推進治理,2018年再啟動120個整縣治理;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2017年選擇100個重點縣集中推廣有機肥施用模式,2018年再擴大50個縣,促進果茶茶提質增效和資源循環利用;以東北地區和環京津冀為重點,選擇122個縣集中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在西北選擇100個縣全面推行地膜清潔生產,探索建立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這些補貼政策的實施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正在逐步建立。
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實施質量興農戰略,農業農村部將今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啟動了生產標準化推進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行動、產地環境凈化行動、農業品牌提升行動、質量興農科技行動、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等八大行動,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農業農村部還在編制《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進一步系統謀劃質量興農支持政策。
二、關于增加財政對綠色有機農牧業的投入
近年來,中央財政通過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推動畜牧等優勢特色產業帶和重點生產區域發展,支持各地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實施畜禽健康養殖和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河北、遼寧等10個省和廣東農墾總局實施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特色農業促進項目,主要支持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延伸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加強質量管理和品牌運營服務,推動形成一批以綠色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為基礎,集科技創新、休閑觀光、種養結合的農業產業集群,將綠色優質特色農業培育成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戰略產業,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同時,各地可根據農業轉移支付項目“大專項+任務清單”的管理要求,結合本地農業發展規劃和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布局,按照有關規定統籌中央和地方資金支持綠色有機農牧業發展。
三、關于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推進綠色農業發展
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拓寬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渠道。2017年,農業農村部會同中國農業銀行聯合印發《關于推進金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工作的通知》(農財發〔2017〕63號),提出各級農業部門和農業銀行根據當地農業發展特色和金融需求特點,加強溝通協作,共同推進服務創新,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業綠色發展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符合農業綠色發展要求的重點項目。各級農業部門積極向農業銀行推薦社會信譽好、綠色環保達標、示范效應強、市場前景廣闊的經營主體和農業項目,各級農業銀行在符合信貸管理規定的條件下,優先安排信貸計劃,優先審批放款。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以提高農產品質量為主攻方向,堅持把優質“產出來”、把安全“管出來”、把品牌“樹起來”,加快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完善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長效機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