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臺縣老奇臺鎮牛王宮十村村前的柏油馬路旁,一座座錯落有致的磚房里不時傳出聲聲雞鳴。這是28歲的大學生康明用自己的力量構筑的珍禽養殖場。
康明是牛王宮十村走出去的一名大學生,畢業后在成都上班。2010年年初,他和同樣是大學畢業的弟弟康勝放棄了工作,在父母的不解和鄉親們的非議聲中回到家鄉養雞,踏上了創業路。
看著如今挺大規模的公司,康明對創業之路的每一步都記憶猶新:2010年3月,坐火車到內地考查。5月,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們貸款在當地修建了禽類養殖場。9月初,*批引進的300只綠殼蛋土烏雞和1000只七彩野山雞雞苗入場。9月20日,100只七彩野山雞種雞和500只三黃土雞苗入場。10月5日,*臺電腦微控全自動孵化機到場……
“那時候,養雞對于我和弟弟來說是個全新的概念,一竅不通。”康明回憶說,他一有空就翻養殖書籍,實在不懂就去鎮上的獸醫站拜師學習。
“雖然我們付出了努力,但還是賠了。”康明說,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批七彩野山雞苗的成活率不到5%,*后只剩下50來只。
“雖然父母對我們的選擇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默默地支持著,但當時慘淡的局面讓我們兄弟覺得很對不起他們。”康勝說。
但哥倆的堅持終于有了收獲。“2011年年初,我們2010年引進的300只綠殼蛋土烏雞、100只七彩野山雞種雞、500只麻花土雞都長得很好。而且綠殼蛋土烏雞開始產蛋了,綠殼蛋土烏雞和野山雞在我們的生態喂養下,其肉質及所產的蛋與同類產品比較,口感和營養價值都有明顯優勢,經過我們禮品包裝上市后,市場反映非常好。”康明說。
時運的確如康明所言,康明的公司好消息不斷:2011年4月,康明的高中同學、畢業于西南大學的馮強加入公司,負責攻克養殖技術;同年9月,他的大學同學田榮杰也放棄了工作,離開家鄉成都加入公司,負責宣傳及銷售;8月,在奇臺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縣團委的幫助下,康明順利獲得24萬元大學生創業貸款。
“有了得力幫手和大量資金,我們當即就擴大了養殖場的規模,增添了一些養殖設備,準備大干一場。”康明說。
目前,為了擴大事業、帶動鄉親們一同致富,康明在當地成立了翔瑞珍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與部分農戶合作擴大珍禽特色養殖規模。“有100多戶土雞養殖戶和5家珍禽養殖戶加入了合作社,他們負責養殖,我們提供雞苗、技術和出售渠道。”康明說。
在康明的心中,公司未來要建成一條產業鏈:雞蛋進入超市,珍禽深加工,建設珍禽農家樂,實現酒店*。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