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豬肉又稱發光豬肉或者藍光豬肉,是指近幾年我國多個地方出現的晚上會隱隱發出熒光的豬肉,一時間引起廣大消費者的關注。那么,熒光豬肉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些發熒光的豬肉還能吃嗎?
科學研究證實,豬肉之所以晚上會發出熒光,是因為生豬屠宰后被磷光發光桿菌污染所致,這種發光桿菌為革蘭氏陰性球桿菌,適宜在低溫環境下生長,肉在氣溫低的環境里放置一兩天后,發光桿菌就會使肉發出“熒光”。
據有關專家分析研究,發光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但絕大部分存在于含有鹽分的海產品當中。此種發光桿菌屬低溫菌,發光蛋白本身無毒性,農業農村部已經公布的動物傳染病一類、二類、三類名目中均未列入此類發光桿菌。目前,我國尚未發現有關發光桿菌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報道。
毒性測試表明,這種“陰森”的發光蛋白本身對人體無害,發光桿菌加熱到70℃也可以很快被殺死。但是,由于發光桿菌原本就是環境中的雜菌,它的出現也暗示著豬肉可能在儲存或者運輸過程中沾染了細菌,而這些未知細菌存在多大風險則是難以確定的。所以當發現豬肉出現了熒光,還是盡量不要食用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