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早稻收割季節(jié),稻田里一片金黃。日前,我們來到江蘇南京市江寧區(qū)淳化街道民主社區(qū),與種糧大戶萬明華在田間聊起了種糧經。
提高效益要靠規(guī)模種植、機械化作業(yè)
57歲的萬明華黑黑瘦瘦,與農田打了20多年交道,他告訴我們:“除去種子、化肥、農藥等成本,一畝田一年種糧純收入一般在400元至600元,如果只種幾畝地,還不如進城打工的收入。”近幾年,萬明華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近300畝農田,專門種植優(yōu)質水稻和小麥,去年純收入15萬多元。
談到這些年的農業(yè)生產,萬明華說*的變化是農業(yè)機械化,“鐵牛”取代了人工,有了農業(yè)機械規(guī)模種植才更有保障。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現在人工費用是200元/天,這樣的高價都不能隨時找到勞動力。在農忙時節(jié),如果使用人工至少要十多個,算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現在使用插秧機、收割機等農機作業(yè),從育秧、插秧、收割到烘干脫粒全程機械化,不但質量更高,速度更快,而且與人工相比,每畝可以節(jié)約成本70元左右。”
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才能穩(wěn)產增產
糧足源于良田。筆者站在老萬的田邊放眼望去,一塊塊農田方方整整,田疇地塊溝渠整齊劃一,平整的機耕路、硬質渠道環(huán)繞路邊和田間……
“以前農田的田埂都是土路,機械化作業(yè)很困難,一到下雨天農業(yè)機械根本沒法工作,土渠灌溉用水也很浪費,有時候收成都受影響。而如今,生產條件大變樣了。”望著滿目的稻穗,萬明華感慨,現在通過高標準農田項目,大大改善了田里基礎設施條件。“原本農田兩旁的鄉(xiāng)間小道拓寬變成了農機路,田間的溝渠也全部采用硬質化處理,大部分農田變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不僅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優(yōu)質的排水灌溉系統還能降低小麥、油菜、水稻等農作物漬害率,有利于穩(wěn)產增產。”
種糧越來越需要專業(yè)技術
“不要認為有錢承包土地,就能種好莊稼,這是個技術活,貿然進入只會虧損。”萬明華說,現在一些承包大戶經營虧損,大多是缺乏農技、產量低造成的。雖然種了幾十年地,現在經營近300畝農田,但時代在進步,他時常還是會遇到搞不定的技術難題。“種田時間越長越感覺離不開技術,越是規(guī)模經營,越需要專業(yè)化的技術服務。”萬明華介紹,以水稻育秧為例,雖然知道機械化作業(yè)的好處,但如果自己育秧技術不過關,秧苗質量達不到標準,就無法使用插秧機,那么后續(xù)的機械化作業(yè)就無從談起。
我們了解到,為了給農戶種糧“保駕護航”,民主社區(qū)著眼于農業(yè)生產需要,每年都會定期舉辦農技培訓為農戶解困惑、破難題,萬明華說:“每期的農技培訓我都不會缺席,因為實用。”
又是一年大豐收,收入又能增加不少吧?萬明華站在田埂上,看著收割機收割著黃燦燦的稻穗,咧嘴對著我們笑開了懷,答案寫在他那張滄桑又平靜的臉上。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