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化縣冷市鎮琵栗村貧困戶梁雄國也在家里算起了2018年的“茶葉賬”。
“今年在茶產業合作社的幫助下,我承包了近20畝茶園,加上自己家的10畝,清明前后,光綠茶出售就收入近2萬元。*近剛剛把采摘完的黑毛茶賣完,又是2萬多元的收入。對于我們貧困戶種植茶葉,政府從各方面予以支持,技術、肥料等都是無償提供,可以說,除去人工,基本不用自己再投入,只要勤勞,每年依靠茶葉收入,脫貧完全不是問題。”
“以前,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基本上都在外打工,家里面就剩下老人帶著小孩子。稍微有點條件了就想方設法到鎮上、縣城去安家,除了自家的菜地,其余田地基本都是荒著的。一到小孩子上學的時候,村里面就是冷冷清清的。前兩年,政府大力實施產業幫扶,荒著的田土變成了茶園,每年來我們這里收購茶葉的茶商絡繹不絕,完全不用擔心銷路,在家就能賺到錢,基本沒什么人外出務工了。”再過不久,經過政府的驗收,東樁坪村22組的陶枚生就能徹底甩掉貧困戶的帽子。不僅如此,老陶還準備繼續擴大自家茶園規模,過兩年建個新房子。“再過三五年,可能我們的日子不比城里人差哩!”
“多年前的冷市鎮,是一個資源匱乏、經濟基礎薄弱的落后小鄉鎮,居民整體生活水平在安化縣屬于偏下。貧困人口多,基礎設施薄弱。就是‘這片茶葉’,徹底改變了我們的面貌。”說起這些年的發展,冷市鎮黨委書記周華山感慨萬千。
安化黑茶產業復興之后,冷市鎮黨政一班人沉下身子、走訪調研,拓開思路,逐步確立“以茶興鎮、以茶富農,走茶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引進了碧香早等10多個抗寒性強的茶樹無性系良種,通過招商租賃,探索“公司、合作社、大戶+農戶+基地”等土地流轉模式,高標準打造生態茶園基地108處2萬余畝,茶園畝產鮮葉由5000斤增加到8000斤;畝收入由5000元提高到2.4萬元,參與茶園開發50畝以上的大戶達200多戶,全鎮3萬人中有2萬人從事茶業工作。每年吸引茶商游客50余萬人,產業鏈條不斷拉伸,產品附加值不斷增加,產業貢獻率顯著提高。2017年國地稅收達1.85億元,產業的喜人來勢一改冷市往日的舊貌,經濟社會發展之基不斷筑牢。
“茶”字文章做活了,如何繼續依托茶產業,走產業的融合發展之路,又成為冷市鎮黨委政府布局的中心。“我們不僅要種好茶,做好茶,還要融合茶產業,高標準發展旅游產業。”鎮長方平說道。于是,依托產業發展,集合鎮域優勢,冷市鎮黨委、政府高標準制定了“茶溪小鎮·冷市慢城”規劃、冷市鎮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啟動葉子灣生態旅游基地、天道山“茶鄉藥谷”等旅游項目的建設,成功將葉子灣茶廠打造成湖南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點),開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活動,把茶葉推介銷售與農家樂、特色觀光旅游相結合,茶旅一體化初現雛形。
在茶產業的撬動下,冷市鎮走出了一條康莊的脫貧攻堅路。目前全鎮有南華、董家、陶竹、金湖、琵栗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86戶4900人。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全面開展基層黨組織“堡壘工程”建設,結合黨建促脫貧,緊扣黨員帶頭主抓、全體干部主幫、駐村書記主推、社會共同幫扶的關鍵,整合全鎮31個部門189名黨員干部參與結對幫扶,實現貧困戶全覆蓋。*幫扶貧困戶610戶、2345人。同時,積極爭取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成胡家村、金湖村兩個集中安置點,金湖村安置點更成為全市樣板。全鎮分散安置貧困戶140戶548人,集中安置貧困戶327戶1290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