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高山葡萄甜,農家飯菜香,尋寶游戲有驚喜。”日前,懷化市洪江區桂花園鄉灘頭村首屆葡萄采摘節舉行,游客盡情親近大自然,體驗采摘樂趣,感受豐收喜悅。說起這次葡萄采摘節,灘頭村種植大戶黃梅生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進園門票有一筆收入,游客采摘帶回去的又有一筆,形成的口碑宣傳效應更是無法估量。”
“莊稼之人不得閑,面朝黃土背朝天。”以前,洪江區傳統農業體量小、較分散、科技含量低,多是自給自,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洪江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結合脫貧攻堅及美麗鄉村建設,通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游、加大農業技術指導及電商培訓,引導新型農民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給鄉村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思路。
與老一輩農民種地看天吃飯不同,洪江區新型農民重技術、懂經營、善管理,他們將農業與旅游、互聯網、科技、生態等相結合,形成“農業+旅游”“農業+互聯網”“農業+科技”“農業+生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大大提高了農業及農產品附加值,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有奔頭,讓農民很體面。同時,舉辦桃花節、葡萄采摘節、土特產品展銷會、鄉村音樂節等農業節會,吹響了鄉村振興號角,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不僅貧困戶脫貧致富化身新農民,而且吸引不少大學生、退伍軍人、農民工返鄉當起新農民。
橫巖鄉菖蒲村貧困戶陳仕柏之前在阿富汗打工,2015年回鄉養殖高山山羊、種植黃桃,一年就賣出160頭山羊、20噸黃桃,收入20多萬元,很快就甩掉了貧困戶帽子;90后大學生農民鄧湘玲流轉200畝土地種植黃桃、冬桃等,建立尖坡農場,結合鄉村旅游,連續兩年舉辦桃花節,開展桃園賞花、桃園尋寶等特色活動,為農場集聚了人氣,年收入超200萬元;桂花園鄉茅頭園村90后農民楊霞在抖音上直播宣傳本地旅游資源及土特產品,通過互聯網及電商,去年村里2000畝冰糖橙銷售異常火爆……
一枝獨秀不是春,滿園春色爭奇葩。在洪江區新型農民這個群體中,楊海江夫婦顯得有點“不務正業”:他們既不種田,也不栽樹,而是做起了活動主持,為此還成立了文化旅游傳媒公司,不管是婚禮策劃還是大型慶典活動,他們都能“站住腳”。“我去年還參加了懷化市全民導游大賽哩,并進入了決賽。”楊海江興奮地說。
新農民帶動新產業,新產業促進新發展。2017年洪江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015元,比懷化市高13.29%。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