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全國第五屆中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五峰縣舉行,全國300余名專家學者及蜂企代表圍繞中蜂養管技術及產業化等主題展開研討,努力讓山間的小蜜蜂產生大效益。
保種:切忌盲目引進
“近年來,中蜂產業快速發展,但也隱憂重重。”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吳杰說,中蜂有很多品種,有的地方盲目引進外地品種,導致品種混雜,病蟲害多發,優良基因變異。
云南農業大學教授和紹禹也深有同感。他說,云南當地中蜂分3個品種,有的農民將滇南中蜂引入云貴高原,導致病害多發。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所長薛運波認為,不同蜂種之間的競爭很殘酷,中蜂個頭小,競爭不過意大利蜂,引入意蜂就會導致野生中蜂種群萎縮。
湖北省養蜂專家黃兆新說,蜜蜂采蜜半徑為1公里,蜂農宜在蜂場半徑30公里范圍內,引進中蜂母體。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新軍提出,武陵山片區是我國中蜂品種資源寶庫,建議片區內71個縣市都設立野生蜂種資源保護區。
轉型:呼喚更多優質蜜
怎樣的蜜才是好蜜?福建農業大學教授周冰峰解釋,把蜂蜜往下倒,能堆積起來的是優質蜂蜜,會砸出凹坑的是低質蜂蜜甚至假蜂蜜。“低質蜜充斥市場,行業陷入高產低質的怪圈。”
五峰縣蜂業專家張傳華說,有的蜂農提前采集未成熟蜂蜜,因含水量高,蜂蜜容易發酵變質。“低質蜂蜜涌入市場,消費者無從分辨,生產優質蜜的農民則被擠出市場。”
與會專家交流介紹,我國的優質蜂蜜,至少要成熟15天以上,含水量低于18%,不得檢出藥殘和農殘,無污染無雜質。“養殖方法的提升,高端市場的形成,消費者認知的改變,都需要長期的過程。”周冰峰說,如果國內中蜂產業不主動轉型,從業者不帶頭提質,仍滿足于高產低質的老套路,蒙騙消費者,中蜂蜜的市場可能被國外產品取代。
扶貧:求量更求質
去年,五峰被確立為國家中蜂扶貧試點示范縣,全縣已有2008戶貧困戶養殖中蜂,今明兩年,預計有3500戶養蜂脫貧。為此,和紹禹提醒,政府引導產業扶貧時,要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求大。“一定區域內的蜜源是有限的。”和紹禹說,2.5公里采蜜半徑內,養100箱蜂,每箱可采10斤蜜,如果養到300箱,很多蜜蜂將無法存活。
黃兆新提出,湖北山區多為野生蜜源,蜜源承載量低,不能片面強調發展規模,而忽視養殖規律。“養蜂扶貧切勿采取下面是豬圈、上面是蜂箱簡單疊加方式。”周冰峰提醒貧困戶,要預防蜜蜂感染病菌。他建議,中蜂扶貧要采取健康模式,實行科學化管理,確保質量及養殖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