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東回鎮舉辦2018年七亙攝影節暨頒獎晚會。一大早,東回鎮朱峪村的*書記田計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岳利慶和西川村、白家地掌村的*書記、村干部都來到了活動現場,他們帶著扶貧產業的豐碩成果而來,玉露香梨、黃豆、韭黃盆景以及加工好的黑豆面等農副產品擺滿了展位。攝影節人流量大,他們希望借此機會向游客展示來自“紅山溝”的特產。
朱峪村和這兩個村為什么叫“紅山溝”?這要從貧困村的扶貧產業說起。
朱峪村位于平定縣城東部,距離市區約50公里,全村在冊農戶205戶449人,其中貧困戶73戶166人,現常住人口有190多人,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為61.3歲。市紀委對朱峪村幫扶后,積極進行產業調整,大力引進項目扶持,2016年人均收入達到了5300元,貧困戶整體脫貧。
2015年起,市紀委對朱峪村進行幫扶,先后派出*書記三人,分別是文杰、耿素吉、田計明,并派駐了工作隊。2018年駐村工作隊由三人組成,隊長田計明,隊員賈向東、王樹浬,幫扶企業是市煤炭運銷公司。2015年,在市紀委的支持下,朱峪村確定了種植水果經濟林的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種植玉露香梨,并聯合西川村和白家地掌村共同發展(三村成立了聯合黨支部)。2016年至2017年共種植玉露香梨470畝,其中:朱峪230畝、西川100畝、白家地掌140畝。2016年種植的460畝為2年生苗;2017年種植的10畝為5年生苗,是作為示范林,用于積累管理經驗。今年秋天,這10畝示范林部分掛果,期盼多年的朱峪人終于在自己的土地上見識到了汁多、酥脆、含糖高、個大、核小,目前國內梨品質*的被譽為“中國梨王”的玉露香梨。“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逐步把朱峪村建成我市*的玉露香梨種植基地,打造‘陽泉梨村’品牌。”田計明說。
玉露香梨產業發展周期長,見效慢,為兼顧當前收益,在市紀委的幫扶下,朱峪村還在林下套種了一些經濟作物——地膚(掃帚)、中藥材、土豆、綠豆、黃豆、黑豆。特別是套種地膚,經濟效益比較明顯,經過兩年發展,朱峪村的地膚也形成了產業效應,2018年朱峪村的部分貧困戶也開始種植地膚,預計可產生收益10萬元。
地膚就是我們常見的掃帚苗,嫩莖葉可以吃,種子地膚子是清濕熱的中藥材,老株可用來作掃帚。地膚適應性較強,喜溫、喜光、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管理投入少、成本低,畝產值2400元左右。村民說,只要找到銷路,種地膚真是一個省力的好項目。晚秋時,地膚枝葉變紅,在朱峪村、西川村、白地掌村的路邊形成一道漂亮的紅色風景線。紅山溝吸引著眾多攝影、戶外運動愛好者專程前往拍照。朱峪村農民畫家岳潤青為朱峪等三村共用的品牌“紅山溝”設計了商標,商標用油彩繪制,藍天、白云,一片片紅色的地膚中間彎彎的山路連接山里山外,孕育著農民的希望。
考慮到村里勞動力,特別是貧困戶的勞動力年齡偏大的問題,以及扶貧資金統一使用的問題,朱峪村成立了以岳立慶為負責人的上水專業合作社,發動大家合作入股,除了玉露香梨種植方面,還在山羊養殖方面進行了嘗試。
目前,扶貧產業對貧困戶的覆蓋率達到了72.6%。2016年有39戶貧困戶以合作社返租土地方式參與了產業建設,租金每畝每年300元,有29戶貧困戶以承包梨樹地鋤地的方式參與管理,每畝每年管理費600元;2017年有14戶貧困戶的金融扶貧貸款進入合作社,共計70萬元,合作社每年給每戶分紅2500元;此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通過參與林下套種作物的種植、收割,梨樹的拉枝、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增加了收入。參與林地管理投工的貧困戶人均年增收約2000元;按照政策普惠的原則,2017年合作社的分紅對村民進行了全覆蓋,2018年合作社也準備對全體村民進行分紅。
深秋時節,地膚收獲接近尾聲,朱峪村人忙著學習秋冬梨樹管護技術,為果樹拉枝、施肥,籌建示范林滴灌設施、灌溉水窖和恒溫水果冷庫,還要給梨樹安裝防護欄,為他們的“陽泉梨村”之夢努力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