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海外農業崛起“湖北村”(圖)
海外農業崛起“湖北村”(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0/12 11:31:00  來源:湖北日報  閱讀數:387

農業

  早在15世紀初,浩浩蕩蕩的中國船隊橫渡印度洋,非洲東海岸留下華夏子孫的足跡。

  歷史車輪駛入21世紀。如今,在印度洋西岸非洲東南部廣袤的原野,活躍著一群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

  這群辛勤勞作的中國人,來自湖北農墾。他們的腳下,豆菽青青;他們的身后,稻浪重重……

  踐行南南合作、“一帶一路”倡議,湖北農墾肩負光榮的歷史使命,懷揣共同發展的美好愿望,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足跡遍及莫桑比克、馬拉維、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烏克蘭、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古巴、阿根廷等12個國家。一個個“湖北村”落子非洲、歐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拓荒,承擔國家援非任務。

  近日,武昌紅巷,與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面對面的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繁忙不已。這里是湖北省布局海外農業的大本營,一個個農業“走出去”決策從這里走向世界。

  省農墾局經貿處處長蔡志文,從一開始便是決策的見證者,他講述湖北農業“走出去”的來龍去脈。

  在南南合作的大背景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湖北省利用農業科技和人才優勢,向非洲派遣大批援外農業專家,傳授農業生產技術。其間偶有企業投資農業,但多是市場行為,規模不大。

  2006年起,我國援非方式更加務實。當年11月,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我國政府列出對非援助八項措施,其中一項是在非洲14個國家援建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擔負著為非洲國家試驗、示范和推廣農業種植技術,培養農業技術人才,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重任。

  在莫桑比克建設“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的重任落在湖北農墾的肩上,它是我國在非洲援建的*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

  建設*援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沒有先例可循,是一項拓荒之舉。拓荒,恰恰是農墾精神的精髓。

  “這個拓荒之舉,不知多少人為之牽掛。”蔡志文說。

  早在2005年5月,時任湖北省委主要領導出訪非洲,要求“湖北加快在非洲的農業開發”,明確此項工作由湖北農墾負責;

  2006年7月,時任湖北省委有關領導訪問莫桑比克,與加扎省達成結為友好省際關系的意向,加扎省提出贈送300公頃土地給湖北建設示范農場;

  2008年10月,時任湖北省委主要領導訪問莫桑比克,為示范中心奠基,簽署與加扎省結為友好省際關系協議,并為“湖北—加扎友誼農場”揭牌。

  2009年7月9日,占地52公頃、總投資4000萬元的“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破土動工。這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湖北省農墾局動員10個農場100余名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與建設。2010年11月11日,示范中心通過國家商務部組織的竣工驗收,被評為優質工程。2011年7月8日,示范中心正式向莫桑比克政府移交,中莫雙方合作開展農業技術的試驗與推廣。2013年4月,商務部、農業部組織首批14個援非示范中心項目綜合監測評價,該中心排名*。

  “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像綠色使者,使得一個個成熟的農業技術在非洲開花結果。它也成為湖北省農業“走出去”的橋頭堡,使得一批批農業企業在海外扎下根基。2017年7月,該中心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首批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試點。

  搭臺,湖北農企借船出海

  今年5月中旬,省農墾局下屬湖北省聯豐海外農業集團與馬來西亞一家公司簽訂協議,共同建設馬來西亞彭亨州關丹市農業科技園。科技園占地600畝,主要示范種植蔬菜、熱帶水果等農作物。

  這是湖北農墾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動農業“走出去”的又一重要舉措。

  作為農業“國家隊”,湖北農墾憑借組織、人才、規模、裝備等優勢,海外農業合作開發風生水起。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由省農墾局發起,18家國有農場共同出資,成立湖北省聯豐海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變更為湖北省聯豐海外農業集團。這是湖北省農業“走出去”的一個重要平臺。

  “聯豐海外公司,除了承擔國家援外任務,還有重任在肩,就是再造一個海外新鄂墾。”省農墾局局長朱漢橋說,國家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就是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廣泛開展農業國際合作,參與市場競爭,為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責無旁貸,聯豐海外農業集團挑起湖北省海外農業合作開發的重擔。

  “再造一個海外新鄂墾”,湖北農墾“走出去”雄心勃勃,一步一個腳印。

  2007年,聯豐海外公司聯合三湖農場等單位,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建設“湖北—加扎友誼農場”,面積4500畝,種植水稻和蔬菜。

  2009年,聯豐海外公司與周磯農場攜手創建莫桑比克聯豐建材公司。

  2010年,聯豐海外公司在津巴布韋開展煙葉、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

  2011年,聯豐海外公司與龍感湖農場托管澳大利亞湖北牧場,建設10萬噸啤酒大麥生產基地。

  2012年,聯豐海外公司引導幫助襄陽萬寶糧油集團走進莫桑比克,爭取中非基金投入,投資7800萬美元,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建設水稻種植基地,規劃面積30萬畝。

  2012年,聯豐海外公司與湖北禾豐糧油集團、朱湖農場,在莫桑比克索法拉省貝拉市種植水稻,目前面積達3萬畝,形成糧食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產業鏈。

  2013年,聯豐海外公司引領幫助運糧湖農場、軍墾農場在莫桑比克建設海外分場,種植水稻面積1.5萬畝。

  2013年,聯豐海外公司與肯尼亞一家公司合作,投資2000萬元,加工銷售除蟲菊。

  2014年,聯豐海外公司承建中國援馬拉維農業技術合作項目;2017年,中—馬農業合作示范農場二期合作項目繼續推進。“省農墾局引領,聯豐海外公司搭臺,國有農場唱戲,市場辦法運作”的農業對外合作模式成效明顯,湖北農墾海外農業布局莫桑比克、馬拉維、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俄羅斯、烏克蘭、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古巴、阿根廷……一個個“湖北村”在海外落地生根。

  為了引導湖北省國有農場和企業在海外抱團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2013年,省農墾局牽頭組織,聯豐海外公司發起,聯合湖北省50家農場和企業,成立農業“走出去”企業聯盟,搭臺助力海外農業合作開發。省農墾外經中心農業對外合作人才庫相應建成。

  目前,湖北農墾海外農業基地規模40萬畝左右,總投資超過8億元,涉及水稻、玉米、棉花、大麥、大豆、甘蔗、蔬菜、畜禽等12個農業產業門類。

  援非,中國方案,湖北貢獻智慧。

  天空澄凈,海水湛藍,莫桑比克是一個美麗的國度。然而,因為糧食危機,這個國家飽受貧窮和饑餓困擾。

  2011年,湖北省農業代表團赴莫桑比克考察,形成一份調研報告,讓人惋惜不已。莫桑比克可耕地面積3600萬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62%,已開發510萬公頃,僅占可耕地面積的14%。莫桑比克糧食自給率50%,常年缺口30萬噸以上。然而,莫桑比克屬熱帶草原型氣候,年均氣溫23.8攝氏度,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

  在莫桑比克開展農業合作開發,是一片藍海。“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有了用武之地。羅浩平,示范中心負責人,在莫桑比克摸爬滾打10年。他與技術團隊一起,把一個個來自湖北的農業技術移植異國他鄉。“示范中心先后引進水稻、玉米、蔬菜、芝麻、大豆、棉花及畜禽品種共計202個,開展農作物和畜禽比較、品質檢測、良種繁育試驗近百次,篩選出高產優質水稻品種10多個、玉米品種6個、蔬菜品種20多個、棉花品種2個。”羅浩平介紹。“湖北—加扎友誼農場”,是示范中心科研成果中試基地,這里的水稻平均單產1400斤,是當地的2倍多。友誼農場帶動莫桑比克當地水稻種植近20萬畝。

  2013年,莫桑比克時任總統格布扎考察友誼農場,由衷贊嘆:“友誼農場創造了莫中農業合作新奇跡。按這種速度,莫桑比克將不再是大米進口國,而要成為大米出口國。”格布扎還特意將湖北農墾生產的大米命名為“好味道”。

  湖北智慧,為莫桑比克糧食安全和減貧貢獻力量。幾年來,“湖北村”在莫累計生產各類糧食作物超過1億斤,解決了30多萬人糧食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就業崗位2180人次,用工本土化率達80%。

  湖北省海外農業“國際范”十足。今年,省農墾局與來自美國的比爾—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簽約,以莫桑比克“湖北—加扎友誼農場”為基地,向非洲推廣綠色超級稻的種植,助力世界糧食安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