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津靜海區良王莊鄉羅閣莊村千畝梨園內,顆顆香梨飽滿豐碩、綴滿枝頭。通過“一村一品”建設,羅閣莊村創出了“梨”品牌。村級組織換屆后,新班子正準備為羅閣莊村鴨梨注冊商標,并利用互聯網,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在鄉村振興中闖出一番新作為。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我們必須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擺在重中之重位置,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天津落地生根。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實現鄉村振興是一場艱苦的跋涉,離不開黨組織帶領群眾砥礪奮斗。我市村級組織已完成換屆,全面實現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村委會主任,推動黨的全面領導在基層落實,奠定了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實組織基礎。新班子要有新作為,就必須在促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下功夫,帶領弱的村打開局面,帶領富的村再上一層樓,在推動鄉村振興上大顯身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必須找準方向,因地制宜,瞄準高端高質高效特色產業,做到一村一業、一村一特、一村一品。切忌搞“統一”,一個模式“齊步走”;也不能一味地去除“鄉土味兒”,追求和城市面貌相同。
發展特色產業,正成為農村興旺之源、農民富裕之源。葫蘆滿架客滿園,走在路上,時不時還會遇見從房檐藤蔓上“跳”出的葫蘆,寶坻區牛莊子村結合當地民俗風情,打出特色旅游牌;濱海新區茶淀街西孟莊村,以葡萄種植致富增收,茶淀“玫瑰香”遠近聞名……各鄉村情況千差萬別,鄉村振興之路不能照搬“樣本”,既要敢于走自己的路,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又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原味。唯有腳踏實地、造福百姓,調動起廣大農民為幸福生活奮斗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將鄉村振興的藍圖變成火熱實踐、美好現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