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臺嶄新的番薯分級機和1臺番薯殺秧機同時落戶浙江省桐廬縣分水鎮保安村的春成番薯專業合作社。“有了番薯分級機和番薯殺秧機,可以說,我們基地已經實現了番薯生產全程機械化,這不僅保證了番薯的生產的產量和品質,提升了番薯的‘賣相’,還大大減少了用工用時,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合作社理事長陳忠春樂呵呵地說。
桐廬縣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地貌特征,這里的農民祖祖輩輩以水稻、小麥、油菜等糧食生產為主業。由于山地資源豐富,山上的梯田、山澗的山垅田和一般的邊角田塊及自留地,都是農民種植番薯的好田塊。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為“雜糧”的番薯因具有味美甘甜、營養豐富,且番薯生產基地在桐廬悄然興起,形成具有一定面積的番薯種植規模。據統計,目前桐廬番薯生產總面積已經達到了1.3萬畝,50畝以上種植面積的番薯生產基地26個。
由于番薯生產向來是以純人工種植,翻地、起壟、扦插、管理、割藤、挖番薯等一整套工序繁瑣,費時費力,對上了規模的番薯生產基地來說,總是體現出雇用工難、生產進度跟不上和生產成本過高等難點問題。為此,桐廬縣農機部門針對番薯種植特點,積極引導農民向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的番薯種植方向發展。并通過外出考察、深入研究、不斷探索,從去年開始,在桐廬春成番薯專業合作社開展了番薯生產機械化引進試范工作。目前該基地已引進了拖拉機、旋耕機、起壟機、殺秧機、收獲機等先進的番薯生產機械,在桐廬縣已經初步形成了番薯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雛形”,走出了一條規模化、機械化的番薯生產路子。
據陳忠春介紹,他種植了170余畝小香薯,每季用工成本約25萬元。現在不僅雇工難,工資又高,開展番薯生產難度較大。自從農業機械的引進,機械化效率達到了人工作業的60—90余倍,生產成本降低了10余萬元。人工起壟*0.5畝,機械化起壟達到了20余畝;人工殺秧*0.8畝,機器殺秧輕松達到25畝,而且番薯藤切碎還田肥地;番薯分級一直以工人揀選為主,大小無法統一,而番薯分級機揀選,達到同一重量、同一大小,“賣相”較好,而且10個工人分揀*的量,機器只需1小時就能完成,并且只需2個工人。
“如今我們基地種番薯已經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以后我還可以擴大番薯種植面積。農業機械化為我解決了雇工難、成本高、誤季節等難題,為開展番薯生產如虎添翼!”陳忠春激動地說。
桐廬縣農機管理總站負責人表示,為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步伐,在加快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同時,還將積極推進蔬菜、水果、茶葉、養殖、水產、林果等經濟作物的機械化、規模化生產,為桐廬縣“大農林”生產真正達到“機器換人”的目的,使桐廬農民感受到“有尊嚴”的勞動,讓農業機械成為推動整個“大農林”生產高速發展的“發動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