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今年種了6畝有機菜花,再加上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一年能掙3萬塊。”近日,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固河鎮崔堂村貧困戶劉志銀,對個人年底脫貧底氣十足。今年以來,為確保不讓一名貧困戶掉隊,固河鎮推行黨建和*脫貧有機融合,實施三大助力工程。“將黨建和*扶貧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大家在脫貧攻堅戰役中謀實招、下真功、求實效,實現了齊心協力拔窮根、創新思維抓脫貧的良好局面。”固河鎮黨委書記郝林遠說。
建立“村黨支部+*書記”責任落實模式,實施領頭雁工程。該鎮按照政治素質強、組織觀念強、有發展思路、有帶富能力、有奉獻精神、有群眾基礎的雙強、四有標準,一方面加大村黨支部書記的教育培訓力度,另一方面選配致富能人進村班子,進一步激活村黨組織引領發展、服務*扶貧的內生動力。同時,發揮派駐單位黨組織和幫扶黨員干部的資源優勢,引導*書記勇當扶貧攻堅“排頭兵”。
建立“黨員干部+貧困戶”結對幫扶模式,實施心連心工程。該鎮在充分發揮*書記駐村幫扶的基礎上,扎實開展鎮機關黨員干部聯村包戶、村級黨員聯戶幫扶活動,即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系一個貧困村,分包5個貧困戶,一般黨員干部分包3個貧困戶,村干部黨員致富能手聯系1-3個貧困戶,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做到*識別,明確幫扶責任,不脫貧不脫鉤。
建立“基層黨組織+產業發展”增收致富模式,實施奔小康工程。該鎮按照建基地、擴園區的規模產業發展模式,加快金秋果品、崔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等項目建設,利用到戶項目資金,吸收貧困戶參股分紅。目前,該鎮發展專業合作社23家,新建特色種植養殖基地和園區6個,通過提供信息、項目或協調扶貧資金,發展庭院經濟、個體加工等項目65個,使460戶貧困戶走上了致富增收道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