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朱惠杰:與稻田對話的人
朱惠杰:與稻田對話的人
農業網   時間:2018/10/19 9:11:00  來源:福建日報  閱讀數:418

  呆坐田埂看苗長被當瘋子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丹桂之鄉浦城縣,與丹桂同時迎來豐收的,是當地的另一特色產品——浦城大米。

  在浦城縣臨江鎮余元村,朱惠杰的一部分稻田已經收割完畢。朱惠杰并不是這個村的村民,他只是在這里流轉了近200畝的田地。與一般人不同的是,他看中的不是村里的田地平整成規模容易種植。恰恰相反,他想要的是山壟田。比起平整的田地,山壟田不容易受鄰近田地上的除草劑、農藥和化肥等的影響。這更符合朱惠杰對水稻有機種植的要求。

  因為類似“不要平整的田地”“種田不用化肥”等做法,朱惠杰當初被余元村的人當成騙子,親戚們甚至認為他是瘋子。

  2008年6月的*中午,朱惠杰接到他哥哥的電話:“有人告訴我說你瘋了,我想跟你確認下你是否還好。”事情的起因是,那天,留著長發的朱惠杰一動不動地坐在田埂上,靜心觀察著禾苗根部成長的情況。一位親戚從旁邊經過跟他打招呼,他絲毫沒有留意到。于是,好心的親戚認為他瘋了,打電話告訴了他的哥哥。

  今年59歲的黃天養是朱惠杰在余元村的房東,也是他在當地的*一名長期的幫工。2016年4月,朱惠杰邀請黃天養幫他種地,當時黃天養不肯。在自小務農的黃天養看來,朱惠杰這樣種水稻是瞎胡鬧。黃天養說:“一挑秧的地是7分田,我們普通農民大概能收成400公斤稻谷。他這樣種,*年可能能收將近300公斤,第二年可能只剩150公斤,第三年可能就顆粒無收了。”剛開始,黃天養只愿意給朱惠杰打短工。*年收成,吃了自己親手種出的純生態稻米后,黃天養開始認可朱惠杰的做法。第二年,畝產量居然比*年高,達到了350公斤。“這樣種水稻,還是可以的。”黃天養越來越有信心了。

  對于朱惠杰而言,他37歲的人生有兩條路走得很艱辛:一是直立行走的路;二是水稻有機種植的路。

  5歲時,朱惠杰得了小兒麻痹癥,只能在地上爬行。7歲時,朱惠杰終于不用爬行了,可他的腳總抓不住鞋。1988年,朱惠杰開始第三次學走路。那年夏天,他的腳部進行了矯正手術。直到現在,朱惠杰走路還是一瘸一拐,但他已經很知足,畢竟可以站著走路。

  腳部手術后的次年,1989年,朱惠杰來到廣東一家臺灣人開辦的鞋廠,在品控車間工作,后轉到一家生產電子產品的韓企工作。兩家企業對產品質量的嚴控,給朱惠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朱惠杰相信“品質就是生命”。2001年,朱惠杰回到浦城務農,首先想到的就是農產品的品質,他想種植有機水稻。

  土壤有生命有機不神秘

  “來,你來看看我的田地,土壤是不是很肥?”在田邊,朱惠杰熱情地邀請記者來體驗。在陽光下,泥油閃著金光。記者脫了襪子踩進泥里,發現泥油瞬間淹沒了自己的腳,柔柔的,感覺跟腳已融為一體。把腳抽出,泥油在腳上形成了一層均勻的類似葡萄酒在酒杯的掛杯。

  在一般人看來,田地種植稻谷,至于是否有機,只是除草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分寸問題。而在朱惠杰看來,農田是有生命的,是他的合作伙伴。不施用除草劑、農藥、化肥,是為了讓農田的“身體”更健康。在朱惠杰眼中,施用了各種化肥農藥的田地板結,已經失去了生命力。朱惠杰一直相信,施行有機種植,如果田地夠健康,也可以高產。更重要的是,有機水稻產出的大米,一定比普通大米更好吃。

  對水稻有機種植,朱惠杰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從2001年至2011年,朱惠杰進行水稻有機種植的技術儲備,并不斷進行生產試驗;2012年開始,尋找合適的田地。浦城縣內所有的鄉鎮,朱惠杰都走了個遍。*終,全縣有3個地方初步符合他的設想。為了慎重起見,朱惠杰把土壤送去檢測機構做重金屬含量等方面的檢測。30份樣本的檢測費用,就將近4萬元。

  土壤不含重金屬,只是有機稻種植的*步。為了稻谷的生態種植,朱惠杰還需要各種動物的幫忙:他養了40只羊,讓它們幫忙吃田埂上的雜草;養60只雞,讓它們來幫忙吃山邊的蟲子;養2000只鴨子,讓它們幫助除蟲、中耕、施肥。在稻田里游走時,鴨子會不停地翻動水和泥,增加泥中的氧氣含量,可促進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增長。

  動物確實可以助力稻谷的健康成長,但是,它們也會損壞稻秧。因此對動物的利用,必須結合動物的成長周期來進行。經過觀察和試驗,朱惠杰得出了每畝田地能夠容納動物的準確數字。以鴨子為例,朱惠杰發現,剛孵出的小鴨可以馬上接受訓練,5天后就能到稻田“上班”了。等到水稻開始抽穗了,鴨子也可以“下崗”了。

  欲建加工廠全程有機認證

  水稻的純生態種植有了初步成績,朱惠杰很自豪。不過,他仍有著諸多煩惱。

  2016年4月,朱惠杰將自家的稻谷申報了QS認證。不過,無法獲批,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加工廠。在借用他人的加工廠加工稻谷的時候,原本純正的有機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污染。對此,朱惠杰很苦惱。現在,他正在聯系有意向的人一起合作開辦加工廠。

  對于朱惠杰來說,純生態大米的銷售也是個難題。現在市場上同一個品種的浦城大米,每公斤的價格大概是5元。而朱惠杰對生態大米的定價是每公斤36元(包郵),市場對此反應不一。購買朱惠杰大米的,除了本省福、廈兩地的市民外,其他主要是廣州、上海和杭州的市民。

  對水稻純生態種植的試驗,朱惠杰覺得自己收獲很大。這種收獲,并不僅僅局限于技術。2014年,朱惠杰突然接到他的中學物理老師李學軍的電話。李老師告訴他,知道他傾其所有在試驗水稻的純生態種植,使給他匯來10萬元,希望他的試驗不要因為資金問題而停滯。2016年,他的中學生物老師沈老師在電話中交代朱惠杰:“無論怎么試驗,我們都不能傷害土地和農民。”突然間,朱惠杰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之前,他很自豪于自己對水稻純生態種植所取得的成績;現在,他渴望把這些成果分享給所有愿意學習的農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