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科技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圖)
科技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0/19 9:26:00  來源:光明日報  閱讀數:414

糧食安全

  近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今年我國糧食產量有望繼續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特別是小麥和稻谷兩大口糧品種產量基本穩定,庫存充裕,糧食供給是有保障的。

  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背后,正是科技創新發揮著日益強勁的支撐作用。可能已很少有人記得,“十五”初期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4年下滑,到2003年跌至4.3億噸警戒線,糧食安全出現嚴峻危機,我國農業同時面臨著土地、水等資源緊張局面。向有限的土地要糧食增量,怎么辦?此時,人們把目光轉向了科技。

  2004年,科技部會同原農業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13個糧食主產省啟動實施了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農業科學家們著眼各地糧食豐產存在的關鍵技術瓶頸,圍繞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生產目標開展系統研究,發起了對糧食豐產的長期“總攻”。

  據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專家組組長、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明介紹,截至2017年,這一工程在東北、華北和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3個糧食主產省圍繞三大作物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集成示范,累計建立三大糧食作物項目區(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26.38億畝,增產糧食13229萬噸,平均畝增產50.14公斤,與全國同期糧食生產相比,畝增產量是全國平均畝增產的2.32倍,有力促進了我國糧食單產大幅度提高和全國糧食“十四連豐”。

  在耕地面積有限的前提下,提高單產成為糧食增產*重要的途徑。在14年來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中,三大糧食作物超高產攻關取得新突破,創造了50畝以上連片單季粳稻987.8公斤/畝、稻茬麥769.4公斤/畝、冬小麥821.7公斤/畝、小麥-玉米周年輪作1500公斤/畝、春玉米1254.8公斤/畝的高產紀錄。

  同時,為了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工程研發出集成配套適應于三大平原應用、具有地方區域特色的三大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栽培技術體系。“這使項目區水、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農藥用量減少15%以上,災害損失降低5%以上,每畝節本增效110元左右。工程實施14年,項目區增產糧食、單產增產率和實現直接經濟效益均有大幅提高,累計增加效益2619.01億元。”趙明說。

  此外,趙明介紹,圍繞豐產增效目標,工程自2004年實施以來共獲得各類成果64項,其中鑒定成果18項,獲得國家獎勵7項,省部級獎勵37項,有效提升了我國糧食豐產科技水平。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工程創新具有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324項,篩選新品種、形成物化新產品420個,組裝集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糧食作物綠色可持續發展技術模式130余套,使項目區糧食增產的科技貢獻率達61.7%。一大批高水平的專利、成果顯著提升了糧食生產科技水平。

  “這一工程使我國糧食生產能力跨越式提升,糧食總量由嚴重不足發展到突破6.2億噸大關,并連續五年維持了6億噸以上,較好地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可以說實現了‘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標,為全球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趙明評價。

  當前,我國糧食產業仍面臨諸多挑戰,在趙明看來,糧食生產正以多措并舉的姿態積極應對。“我們正在實行豆糧輪作和套種,以提高大豆生產能力,同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積極打造以糧食生產為主的種養加工產業鏈,加強作物綠色生產,打造特色品牌,有效促進糧食產業興旺發達和農民富裕。”

  趙明認為,保障糧食安全,科技仍重任在肩。農業科學家們將進一步加大對糧食作物規模化、機械化、輕簡化、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繼續重視產量增加的同時,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實現糧食生產由資源依賴的粗放數量型增長向綠色可持續的質量效益型增長的轉變,為提高可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能力提供新動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hj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