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扶貧“大水漫灌”為“*滴灌”的過程中,山東濟南供電公司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貧困的鄉村、*困難的群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用動力電“架起”農民致富橋、為光伏并網開辟“綠色通道”等三方面入手,*識別、*施策、*發力,蹚出一條具有濟南特色的扶貧路子,扶貧各項工作也取得階段性成效。
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
濟南供電公司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將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部署開展“雙聯雙促”*扶貧活動,即通過“單位聯村”,深入聯系幫扶村莊,調研村黨支部籌建情況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幫助聯系村抓好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探索發展村集體經濟路子,為貧困村辦實事、解難題;通過“干部聯戶”,與群眾面對面溝通,零距離接觸,了解群眾訴求,掌握群眾家庭情況,對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層層研判,研究解決方案,進行定向幫扶。
在商河縣韓廟鎮東燕村的劉玉榮一臉幸福,她對來家走訪的商河縣供電公司員工周偉感激地說:“非常感謝你們,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這都離不開你們的熱心幫扶!”
東燕村是濟南市的重點貧困村之一,*扶貧活動開展以來,濟南供電公司結合該村實際,穩步推進*扶貧工作,安排專人與該村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建立了幫扶檔案,明確了幫扶內容和措施,使包村干部知道如何幫,困難群眾知道怎么干,各項幫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先后為該村投資18萬元修建道路和溝渠3600余米,新增50千伏農灌臺區兩個,新建灌溉專線2.5千米,安裝路燈32基。
隨著“雙聯雙促”*扶貧活動的深入開展,濟南供電公司結對幫扶的貧困村、困難戶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截至目前,該公司先后對所轄1400余名困難群眾進行了逐一走訪,共征集群眾意見建議23項,妥善解決群眾訴求35件。
用動力電“架起”農民致富橋
10月16日下午,濟南供電公司為市級扶貧工程——濟陽區曲堤鎮周家村蔬菜大棚基地架設的專用線路順利完工,共新增200千伏安*變壓器1臺,豎立線6桿基、拉設線路300米、安裝接電箱12個,確保了該基地用電安全穩定。
在開展*扶貧活動的過程中,濟南供電公司了解到大多數大棚基地離村莊線路較遠,用電十分不方便的情況后,積極安排公司山泉志愿服務隊深入貧困村,全面掌握各大棚基地和集中區域的用電需求,在農網改造升級、低電壓治理等工程計劃中有針對性地增加“大棚專線”項目,并特意撥發專項材料免費為貧困村的大棚基地架設專線,累計架設大棚專線37條,減免各項用電費用100余萬元,造福500余戶貧困家庭,加速了產業脫貧、產業致富的步伐。
為光伏并網開辟“綠色通道”
不久前,位于濟南市平陰縣東阿鎮北市村村級55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標志著自2016年以來國家分配給該縣的三批扶貧項目共106個村級電站安裝容量5900多千瓦全部并網發電,這些電站預計年可發電1000多萬千瓦時,產生發電收益800多萬元。
光伏扶貧項目是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推出的一項扶貧開發創新工作機制,目的是通過實施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幫助貧困戶、貧困鄉增收脫貧。貧困戶通過在屋頂上安裝光伏發電裝置實現創收,發出來一度電國家給予光伏財政補貼0.42元,在用電自足的同時用不完的電還可以賣給電網,供電公司按照當年煤的脫硫標桿電價進行全額收購。光伏扶貧不僅開辟了一條新的扶貧渠道,也打破了長久以來“輸血式”的扶貧模式,由單一的資金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實現了扶貧工作轉型升級。
“平陰縣東阿鎮北市村的光伏發電項目,即當地政府為貧困戶投資的*扶貧項目,該屋頂光伏發電系統裝機容量共計55千瓦,每戶房頂都安裝有光伏太陽能板、逆變器。”據濟南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服務好光伏扶貧項目并網工作,公司開通了分布式光伏扶貧發電項目綠色通道,設立客服經理,全程跟蹤服務,及時向客戶提供并網辦理流程說明,協助填寫報送并網調度協議資料及設備接入并網等服務,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的并網供電服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