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源縣西安鎮桃安村種蘑菇,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在全縣出了名。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桃安村,看小蘑菇是怎么為當地村民撐起“致富傘”的。
近2小時山路,一路盤旋。一下車,山間霧氣繚繞,山如眉黛,溪水潺潺。
走進村民張立山的蘑菇基地,幾壟菌棒整齊立在地面上,菌棒上拇指頭大小的蘑菇一個挨一個,一股幽幽的菌香撲鼻而來。
“還有半個月又能采收了。”57歲的張立山笑著說,種蘑菇3年來,他已收入10多萬元,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桃安村地處桃源縣西南,距離縣城100多公里,是常德桃源縣、益陽安化縣、懷化沅陵縣交界處。全村1193人,人均耕地僅0.4畝。多年來,當地村民以挖山開礦為主導產業。隨著礦產資源逐漸枯竭,發展遇到瓶頸。2015年初,村里開始引導村民發展食用菌種植。為調動農戶積極性,村集體向種植戶提供建棚場地、菌種,并在技術、銷售等方面兜底負責。
“食用菌生長的溫度要控制在14至25攝氏度。與其他地區相比,我們這里氣溫更均衡。外地一年產一季蘑菇,我們村可產兩季。”村支書黃小華介紹,為幫助村民發展蘑菇種植,縣供銷合作聯社成立了健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村里推行“公司+基地+貧困戶”種植模式。還專門為村里聘請技術人員,對蘑菇原料發酵、菌棒制作、菌棚溫度控制、病蟲害處理、濕度調控及采菇流程等進行跟蹤指導。
去年,村里蘑菇種植大戶張剛巖投資30多萬元,建了兩座菇棚,有效種植面積達30畝,每畝年產蘑菇達到9000公斤。“每公斤蘑菇批發價10元錢,除去菇棚、菌種、人工,一年賺了30多萬元。”張剛巖說,他種蘑菇發了財,吸引更多村民參加種植。現在,村里63戶貧困戶都種起了蘑菇。
目前,全村已建成高標準菇棚47座,預計年收入可達200多萬元。村里還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占地600平方米的菌種培育廠房與一座食用菌保鮮冷庫。
“明年,我們計劃再建20個菇棚,并引進食用菌烘干深加工技術,將我們村建成全縣*的集菌種培育、生產、研發、加工于一體的蘑菇產業基地。”黃小華信心十足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