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瓜果飄香。金秋十月里,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田間地頭慶豐收、載歌載舞酬農事的熱鬧場面隨處可見。今年,為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我們的家園——萬家農村文化禮堂慶豐收”寧波市主場活動在寧海縣舉行,各村的文化禮堂紛紛響應,以百姓大舞臺、非遺文化展、農產品展銷、特色小吃展、志愿服務等方式,展現新時代農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豐收,也展示了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帶來的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變化。
自2013年啟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以來,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寧海縣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迎來了一場“大豐收”。2016年,寧海縣成功創建全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先進縣;2017年,成功舉辦全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工作推進會和寧波市農村文化禮堂“我們的村晚”活動;對岙洞村、許民村、河洪村成功獲評全省首批五星級文化禮堂,海頭村、湖頭村、下橋村先后獲得市十佳文化禮堂榮譽稱號……文化禮堂已經成為了農村的文化地標和村民的精神家園。在今年實施的《寧海縣農村文化禮堂新三年規劃》中,寧海縣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村文化禮堂建設363個行政村全覆蓋。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家文化禮堂讀懂一座村落。這里既有秉持“和”文化、創造60年矛盾不出村佳話的西店嶺口村;有以“孝”治家、800多年興衰變遷成旅游名村的前童村;有奉行“義字當頭,仁行天下”、中央電視臺專門跑去拍專題紀錄片的龍宮村;有以知青文化為特色的長街鎮對岙洞村;有做大葛洪養生文章的岔路鎮湖頭村;也有矢志打造“寧海的南塘老街”,創建集文化、休閑、美食于一體的街區文化的桃源街道下橋村;還有以海洋文化見長的西店鎮鐵江村、雙山村、鳧溪村、團堧村等村。這些文化禮堂就像貯存“鄉村記憶”的大容器,每一家都各具魅力。它們將各村的村民記憶聚集到一處,為老百姓勾畫出一幅完整的鄉村歷史文化圖景。
農村文化禮堂建成后,更大的變化來自農村文明鄉風的養成,把文化“種”進了農民心田。村民們都說,現在村里“多了歌聲,少了麻將;多了演出,少了糾紛”。為了讓文化禮堂大門常開、活動常態、內容常新,寧海縣各村把文化禮堂、講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名家工作室等基層網點整合在一起,村村選配文化禮堂管理員,建立了農村舞龍、舞獅、武術、腰鼓、舞蹈、戲劇、書畫等群眾文藝團隊。同時,還推出了“百姓大舞臺,有才你就來”,“好鄉親講好故事”,“我們的村晚”、“我們的宣講”、“我們的民俗”等“十進禮堂”活動,鼓勵群眾主動參與,撬動了群眾積極性,豐富了文化生活,為鄉村注入了精神活水。
農民豐收節過后,十月慶重陽、十一月的黃壇香榧文化節、十二月的茶院許家山石頭文化節等不同主題的節慶活動還在文化禮堂陸續上演。文化禮堂與節慶活動相結合,不僅展示了村莊風采,也帶動了產業的形成,讓文化禮堂成為寧海對外展示的“金名片”。據統計,寧海縣每年有2萬多名群眾參與文化禮堂展演活動,吸引縣內外上百萬游客紛至沓來,極大增添了基層群眾文化亮色,打開了群眾的致富大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