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答復并公開了“關于實施‘三大行動’深化農村改革的提案 ”。
一、關于圍繞鞏固和完善基本經營制度,實施小農戶服務行動。
(一)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
一是關于全面完成確權登記頒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是實現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保證,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全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確權工作標準和規范,穩步開展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至2017年底,31個省(區、市)均開展了承包地確權工作,共涉及2747個縣級單位、3.3萬個鄉鎮、54萬個行政村。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確保按期保質完成好中央交辦的任務。
二是關于研究制定落實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是穩定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對廣大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關切的回應,也充分體現了“長久不變”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已經開展了兩輪承包,這次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將使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從*輪承包開始保持穩定長達75年,彰顯了中央堅定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決心。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開展相關工作,確保政策平穩過渡。
三是關于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2015年,國辦《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中提出,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和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在農村改革試驗區穩妥開展農戶承包地有償退出試點。按照中央要求,農業農村部在上海、山東、寧夏、湖北、湖南、內蒙古等6個省(區、市)的7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地退出試點工作。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在抓好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礎上,繼續加強工作指導,確保試點規范開展,逐步探索建立承包地退出機制。
四是關于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互換并地”。2016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應用試點中,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試點。一些地方在農民自愿的前提下,也積極推進土地確權登記和互換并地、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有力促進了規模經營的發展。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強對試點地區的指導,爭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二)關于加強土地承包調解仲裁工作。中央高度重視依法及時有效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設立仲裁委員會2452個,設立鄉鎮農村土地承包調解委員會3.2萬個,村級調解小組59萬個,“鄉村調解、縣市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已基本建立。2010—2017年,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累計受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212.99萬件,平均每年受理糾紛26.62萬件。調解仲裁成為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主渠道。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強培訓和工作指導,堅持開展調解仲裁工作評價工作,推動調解仲裁質量提高、公信力提升。
(三)關于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服務。2017年,農業農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將大力發展面向廣大農戶的農業生產性服務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歷史任務。要求著眼滿足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需要,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大力發展市場信息、農資供應、綠色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初加工、市場營銷等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農業生產性服務,帶動更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按照中央有關要求,推動農業生產托管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關于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行動。
(一)關于加強項目支持。中央財政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工作。根據2017年中央1號文件有關要求,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改革,探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將原來農業領域相關的專項轉移支付進一步整合。同時,下放資金使用管理權限,切實提高省級部門統籌使用資金的能力,確保中央宏觀調控與地方自主統籌平衡兼顧,切實提高政策的*性和實效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具體任務清單分約束性任務和指導性任務,各地在完成約束性任務基礎上,在大專項任務清單范圍內,結合本地實際,按照相關規定統籌利用中央財政和地方相關資金,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貼息、以獎代補等多種支付方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融合發展,提升經營規模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機制,增強帶動農民就業增收能力。
(二)關于落實扶持政策。一是關于設施用地政策。2017年,自然資源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的通知》,從發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引領作用、因地制宜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加強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支持、規范設施用地類型、改進設施農用地監督管理、鼓勵土地復合利用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做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用地保障工作。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持續做好相關政策落實,完善用地支持政策。二是關于稅費減免政策。在支持農產品生產方面,免征農業生產者等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增值稅、免征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生產農業產品增值稅、免征液體乳、農膜、飼料、種子、種苗、農藥、農機、農業服務及相關技術培訓等增值稅;免征部分農業種植、養殖、加工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暫不征收從事農業種養殖業的個人、個體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的個人所得稅;對從事農業的免征土地使用稅、契稅、印花稅等;在促進農產品流通方面,免征蔬菜、部分鮮活肉蛋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免征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按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在支持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免征有關契稅、印花稅,不收取不動產登記費等。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繼續加大力度,落實好稅費減免政策。
(三)關于嚴格規范監管。一是加強產業化龍頭企業規范化管理。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八部門制定了《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及運行監測管理辦法》,明確了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標準和程序,同時建立競爭淘汰機制。2002年以來,先后開展了七次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工作,累計淘汰不合格企業365家。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加強對農業企業的動態管理,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范化發展。二是深入推進示范社創建。農業農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定及監測暫行辦法》明確要求,評定過程中對生產經營糧棉油等重要農產品和提供有關服務的農民合作社予以適當傾斜。目前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超過6000家,縣級以上各級示范社超過18萬家。2014年,農業農村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引導和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強化指導服務,注重示范帶動,大力促進各類農民合作社健康發展。
三、關于圍繞實現共同富裕,實施集體經濟發展行動。
(一)關于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在黨的十九大和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進行身份確認、股份量化。李克強總理也對這項改革多次提出明確要求。農業農村部、中央農辦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全面動員部署,廣泛宣傳培訓,有序推進改革。總的看,改革進展平穩,成效顯著。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3萬個村組完成改革,確認集體成員超過1億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確保改革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按期圓滿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二)關于加快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地位。2018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要“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今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提出“研究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新制定的《民法總則》已經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列為特別法人,這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各地在推動地方立法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人大都頒布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為全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提供了有益參考。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認真貫徹中央要求,加強與立法部門的溝通配合,通過立法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三)關于加快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政策。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農村的重要體現。一是出臺了《關于印發〈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自2016年起,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部分省份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促進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018年,在總結前期試點基礎上,將試點范圍擴大至28個省份和4個計劃單列市。二是印發了《關于做好財政支農資金支持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做好自產收益扶貧,健全農戶與實施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發揮村集體和農民合作社的紐帶作用,鼓勵將自產折股量化給村集體、合作社或其他村集體經濟組織,提高貧困村集體和貧困農戶的資產收益水平。三是配合有關部門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的有關政策,國家對農村的撥款、減免稅費等形成的資產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促進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