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德市消薄大會召開以來,更樓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特派員工作,先后召開黨工委專題會議4次,逐個聽取特派員打好消薄攻堅戰的專題報告,查找問題30余個,收集建議意見200余條。截至目前,下轄14個村平均經營性收入達9.76萬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58.23萬元,提前完成全年消薄增收任務。
夯實基礎 異地消薄
更樓街道交通便利,距市中心僅10分鐘車程,擁有建材市場、農批市場、物流市場等大型專業市場。城市化建設完善、特種產業集聚且小有規模,造就了更樓商鋪繁榮、樓宇經濟發達,更樓社區每年商鋪收益高達60萬元,緊鄰集鎮的后塘村商鋪收益每年也有20余萬元。街道黨工委適時提出“異地消薄”模式,鼓勵偏遠村在集鎮范圍內購置店鋪獲取收益,同時在原有國大陽光建材市場為各村購置店面的基礎上,再在普惠家園拿出14間店面,為各村全面完成三年消薄增收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
湖岑畈村多年來以蔬菜種植為生,新安江20%的本地蔬菜就來自于該村。隨著高鐵時代的來臨,建德南高鐵站將建于更樓街道湖岑畈村。特派員錢一軍瞅準這一機遇,積極對接市農辦,大力推進土地流轉,擬在湖岑畈村建設300畝高標準設施農田項目,將原來村民無組織的小農經濟升格,配合高鐵站的整體規劃,形成特色高鐵蔬菜瓜果采摘經濟。既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益,也帶動農民致富,同時還美化了田園環境。
因勢利導 強化品牌
石嶺村瓜果品種多,西瓜、藍莓、皇菊、獼猴桃應有盡有,特別是石嶺西瓜小有名氣;許樂村環境優美,產業興旺,齒墨山莊、向日葵農場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更樓街道因勢利導,推出花果溝項目,將現有特色產業串珠成鏈,形成一個以休閑觀光采摘游為主體的特色產業帶。同時大力推進沿線各村土地流轉,為進一步打造各村“一村一品”品牌效應,吸引外資騰出空間。
多點開花 全面脫貧
橋嶺村村民有曬制番薯條的習慣,該村的番薯條口感香糯,經常在本地市場賣脫銷。但番薯條存放時間短,一般百姓家里不敢多曬制。為破解這一難題,更樓街道黨工委積極謀劃,在村里成立地瓜條專業合作社,引入流水線生產,保證產品品質,同時對接農產品技術公司,以先進的保鮮技術盡可能延長產品保質期。此外,在原有的銷售途徑上,更樓街道經發線、婦聯線、團工委等相關部門,積極對外開展拓銷活動,主動對接超市和各大農產品的銷售大戶,幫助拓展市場,提高銷量。
鄧家村紅色底蘊深厚,毛主席曾經為鄧家鄉作長文批示,“合作化模范鄧家鄉”也由此而來。街道黨工委專題研究鄧家村的紅色旅游文化,邀請黨史辦老師共同設計鄧家毛主席批示紀念館,發掘紅色旅游文化產業。同時結合文化禮堂建設,進一步挖掘毛主席批示的含義和現代啟示,為形成紅色教育基地奠定文化基礎。
有了“樣本村”的好經驗,干部沉下去、思路涌上來。在走村訪戶中,更樓街道黨政干部帶著一雙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用心記錄當地發展的難點和痛點,運用專業知識和人脈資源,為村莊謀劃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徑:在洪宅村提高千畝桃花基地建設品位,開發休閑觀光旅游業;在張家村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好點子遍地開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