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走進被譽為“千年藥鄉”的甘肅定西市,趕上藥材豐收時。在鄉村,家家戶戶藥材飄香,房前屋后曬著藥材。在隴西、岷縣、渭源等各個縣城,*紅火熱鬧的便是藥材交易市場,裝運的車輛、送貨的藥農、來往的藥商十分噪雜,市場內人群摩肩接踵。
2018年中國中醫藥產業博覽會主會場在甘肅定西市隴西縣舉行。此外,在甘肅渭源縣、民樂縣、隴南市同時舉行藥博會分會場活動。本屆藥博會共有來自十個國際機構、12個省級代表團、200多家中醫藥全國500強企業參與,圍繞“傳承創新、合作共贏”這一主題,開展專題論壇、產業招商、交易采購、實地考察等系列活動。
定西市位于甘肅中部,是中國*貧困的地方之一,素稱“苦瘠甲天下”。1983年,國家將定西列入“三西”農業建設重點地區,開始大規模扶貧開發。1999年,定西市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的目標。
定西自古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素以“千年藥鄉”著稱,是全國道地、優勢地產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全市共有各類中藥材品種439種。在全國統一普查的363個主要品種中,定西就有135種,占37.2%;常用的130多個品種中,定西就有97種,占75%左右。
近年來,定西向全市86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傾斜,創新探索“企業+”*扶貧模式,帶動全市貧困村中藥材產業的深度開發,進一步延伸產業鏈。2017年,全市農民人均從中醫藥產業中獲得可支配收入1695元,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2017年,該市中藥材種植業實現產值78億元,加工業實現產值66億元,市場年銷售額達到170億元。
在藥博會上,海內外嘉賓熱議曾經“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通過中藥材種植減貧成效。
馬達加斯加前總理夏爾·拉貝馬南賈拉十分期待與中國擴大合作范圍到農業領域的藥材種植。“貧困是每個家庭痛苦的來源,在減貧方面,我們兩國有共同的意愿。”他說,希望兩國能在“脫貧+治病”領域合作,未來共同創造戰略性惠民產業。
“定西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苦了千百年,奮斗了千百年,從來不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不缺依靠自已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的脫貧意愿。”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在藥博會上作主旨演講時表示,缺少資金可以通過國家、社會和個人多元投入來解決,缺少技能可以組織學習培訓來解決,關鍵是要找出一條不過度消耗資源、不污染和破壞環境,貧困人口參與度高、能夠更多分享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的特色產業,找到這樣的產業并不容易。
中醫藥產業是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都很強的產業。據統計,目前甘肅75個貧困縣中有43個縣將中藥材種植作為脫貧增收項目或主導產業,覆蓋1300多個貧因村,主產區中藥材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60%以上。
李斌強調,建設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要把發展中醫藥產業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緊密結合,吸引更多貧困人ロ參與到中藥材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千方百計提高收入。“一人參與,撐起貧困家庭一片天空;一家參與,基本擺脫貧困并避免返貧”要達到這個目的,關鍵是提升中藥材的綜合利用率和附加值,要在現有100多家規模以上中藥企業的基礎上,更多引進深加工企業,爭取把附加值盡可能留在當地。
“形成產業、培育市場都要下長期功夫,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斷總結經驗,探索中醫藥助力扶貧脫貧的有效機制,長久惠及甘肅人民。”李斌建議,要加強對發展中醫藥扶貧行動的支撐保障,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扶持政策;還要在產銷對接方面下功夫,不能認為“酒香”就“不怕巷子深”,要注重發揮中藥材銷售電商服務中心的作用,發展“互聯網+中醫藥”,主動開拓市場。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