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給金華市磐安縣九和鄉這樣的純農業鄉帶來了重大利好,九和鄉干部群眾必須搶抓機遇,爭取在四個方面有新作為,努力做到“小鄉也有大作為”。
基礎設施上新軌,讓保障強起來。正在實施的西南線改建工程是九和到玉山、尖山及東陽、義烏方向的主通道,年初以來,九和鄉抽調精干力量,順利完成沿線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工作,全力保障工程無障礙施工。建成后,將打破九和鄉偏居一隅的地理格局,加快融入臺地一體化進程。投資1822萬元的聯村供水工程是確保全鄉飲用水安全的重點工程,目前已完成大壩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后將覆蓋11個村3000余人,切實解決九和群眾枯水期用水難題,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人居環境換新貌,讓村容美起來。大力實施舊村改造“掃尾”工程,加快實現群眾“安居夢”,其中南坑村新區平整已基本完成,宿坑、巖甲、上俞等村老區拆遷和新區建設正在進行。同時,繼續抓好“五水共治”,積極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認真執行“河長制”“塘長制”。以“十美村”創建為抓手,大力開展房前屋后整治和美麗庭院建設,通過全域整治,實現全域美麗。
產業發展辟新徑,讓農民富起來。九和鄉旅游資源稟賦不足、起步較晚、基礎較差,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必須另辟蹊徑。一年多來,九和鄉立足清新幽靜自成一域的環境,吸引了浙江省非遺協會傳統舞蹈專委會培訓基地、樊登讀書會金華分會等機構落戶,已開展各類研學培訓活動25場次,接待杭州、義烏、東陽等地學員750人次,有效帶動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9月27日,九和研學基地正式成立。全鄉將以“全域旅游+研學文創”為發展方向,加快接待能力擴容和提檔改造,完成御龍灣景區住宿樓建設和100戶“共享農屋”上線運行。同時加大對外推介力度,謀劃企業管理、文藝創作、夏令營、農事體驗等多種研學路線和產品,打響“九和研學”品牌。
鄉域文化創新意,讓民風和起來。2015年以來,九和鄉提出打造“和”主題特色鄉域文化,鄉風民風持續改善。下一步,將充分利用文化禮堂等陣地,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傳唱“和”之歌、講述“和”故事、舉辦“和”論壇……繼續選樹表彰“*美九和人物”等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家庭和美、鄰里和睦、鄉域和美的良好氛圍。同時注重文化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在“共享農屋”設立“共享書屋”,打造“書香九和”,探索“文化+”強鄉富民新路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