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要這樣剪,果子才會長得更好。”10月16日一早,四川德陽市羅江區大霍山棗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米運達便來到殘疾人張玉華家中,指導她修剪棗樹。
近年來,白馬關鎮萬佛村不少村民都在合作社的幫助下脫了貧。不久前,專合社還在第四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第二屆中國(長沙)優質果品博覽會暨全國貧困地區果品產銷對接會上獲得“2018年全國果業*扶貧功勛企業”稱號。
送樹苗教技術
“曾經棗樹毀在了我手上,現在又在我手上發展起來了。”米運達回憶,上個世紀80年代,為填飽肚子,他帶領村民砍棗樹種莊稼。村民雖填飽了肚子,錢袋子卻依然是空的。2002年,米運達發現,棗價十分可觀,他又組織村民重新種棗樹。
大霍山棗子專業合作社2007年成立,現有社員127戶,管理人員5人,專技人員9人,擁有固定資產401萬元,貴妃棗種植面積達1800余畝,示范種植基地2個,年產棗子400余噸,2017年實現產值1100萬元,社員戶均純收入達到了3萬元。但萬佛村仍有27戶殘疾人還未擺脫貧困。從2011年起,合作社就為這27戶免費提供棗苗,提供種棗技術。
52歲的侯明戶左手殘疾,獨身一人,合作社為他送去貴妃棗苗,一對一進行輔導。今年,侯明戶的5畝貴妃棗年產值達4萬元。
81歲的李世華,其妻行動不便,兩個兒子又生病去世,因為缺乏勞力,原有的4畝棗子樹也荒廢了。合作社了解這一情況后,不僅僅在物質上為其提供幫助,合作社的技術人員還經常來到李世華的家中,幫他照料棗子樹。有了新品種,合作社也會*時間為他帶去苗子?,F在,李世華的貴妃棗年產量上5000余公斤,銷售收入3萬余元,生活上基本能夠自給自足。
拓渠道找銷路
不僅提供苗子和技術,合作社還為因殘致貧村民的棗子尋找銷路。米運達介紹,為拓展銷售渠道,他走訪考察各地市場,不斷優化產品,同時,合作社也在積極開展電子商務,通過多渠道多平臺宣傳推廣銷售貴妃棗。
在合作社帶領下,萬佛村不少貧困戶摘了“窮帽”,隨著貴妃棗先后獲得中國地標產品、有機轉換認證產品,合作社開會決定擴大貴妃棗種植規模,讓更多的人受益。恰好羅江區慧覺鎮龍王村、金山鎮馬馳村都有意種植貴妃棗。合作社在兩村相繼推動成立了慧覺龍王棗子專業合作社、金山馬馳棗子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338戶,兩個專合社2018年種植貴妃棗面積增至2000畝,產量逾2000噸。
在幫扶羅江區貧困戶之外,合作社也帶著貴妃棗走出德陽,在開江縣、威遠縣、仁壽縣、彭州市、廣元利州區、江油市也種植了貴妃棗,為當地脫貧攻堅注入新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