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引領黔茶出深山
引領黔茶出深山
農業網   時間:2018/10/27 9:44: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32

  “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都勻毛尖以其優良的品質與貴州茅臺酒同獲金獎;1956年,毛澤東主席親筆賜名‘都勻毛尖茶’;1982年,都勻毛尖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2010年,都勻毛尖榮獲‘中國世博十大名茶’稱號;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都勻毛尖茶給予高度贊譽,并作出‘把都勻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

  日前,在貴州省黔南州舉辦的“2018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上,州委書記唐德智娓娓道出黔南州與茶的歷史淵源。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和悠久的種茶產茶歷史,黔南州將茶產業明確為重點打造的六大農業產業之首。通過多年努力,茶產業已成為黔南州*扶貧的重要抓手,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組沉甸甸的數字,昭示著無數茶人為之孜孜不倦地努力:黔南州茶園面積發展到161.8萬畝,投產茶園105萬畝,2017年全州實現茶葉總產量3.2萬噸、總產值54億元、綜合產值74.47億元,區域公共品牌價值達29.9億元,45.6萬茶葉從業人員增收致富,3.5萬貧困群眾依托茶產業實現脫貧,全州茶農人均純收入5112元……一片小小的茶葉,正成長為蓬勃產業,成為群眾擺脫貧困、增收致富的法寶。

  在平塘縣平舟鎮擺卡村,位于海拔1300米的涼傘石茶山經過4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規模。這個有100余戶人家的貧困村,每到傍晚亮燈的僅有寥寥幾家,留守的幾乎都是老人。茶葉長起來,當地的村民除了從事傳統農業、上山找藥材,還能通過采茶增加一筆收入。

  茶葉要賣出好價錢,要靠品質和品牌。“光是采茶種茶還達不到增收致富的目的。”獨山縣影山鎮翁奇村巴葉寨村民石仁飛認為。當地田土稀少,僅有的一點田土種植水稻收入微薄。如今,他自己開起了茶葉加工廠,研究炒茶的標準化加工工藝。他說:“以前我們年收入就是兩三萬元,自從政府扶持種茶以來,年收入提高到了8萬-10萬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倍。”

  目前,翁奇村茶葉種植面積已達7000多畝,茶產業覆蓋貧困戶96%,每畝收入可達3500元左右。用村民們的話說,種茶改變了大家的生活面貌,忙碌又充實的生活讓村民不僅嘗到了甜頭,對未來的生活更加有了奔頭。

  作為黔南州的茶葉主產區之一,今年貴定縣投資3.8億元建設茶產業全產業鏈。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有貴定鳥王種母本園、智慧茶園、辦公樓及配套、標準化廠房、冷庫、博士工作站、茶葉質量安全檢測中心、茶旅一體化相關配套設施等。建成實施后,將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方式,覆蓋全縣63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9666人,有效帶動4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816人實現脫貧增收。

  產業致富,說起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要真正讓產業落地,尤其是讓群眾主動接受一項產業,絕非易事。近年來,該州頒布實施了《黔南州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實施方案》,先后出臺了《黔南州發展茶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黔南州茶產業發展指導方案》等一系列促進茶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進一步修訂并頒布了《都勻毛尖茶》和《都勻毛尖茶加工技術規范》等相關地方標準17個,強力推進都勻毛尖茶地方標準的宣傳貫徹執行工作,全州茶葉質量整體穩定提升。

  黔南大力推動貧困戶與茶葉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引導貧困戶茶園入股企業、銷售茶青、進廠務工等,讓貧困戶分享到更多紅利。

  對于茶產業而言,茶樹種植管理在鄉村,茶農生產生活在鄉村,如今,茶葉加工和交易也都在鄉村。小小一片茶葉,方方面面都與鄉村有著緊密的聯系,做大做強茶產業,就是助推鄉村的振興繁榮。

  把茶產業做大做強,讓茶產業提質增效,是黔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之一。通過開展全方位的茶葉生產技術培訓,聘請省、州、縣(市)茶產業專家對茶園規劃、茶樹種植、茶園管理、茶青采摘、茶園病蟲害防治和茶葉加工管理等技術進行定向培訓,提高茶農的茶葉加工技術和茶園管理水平。

  都勻毛尖茶產業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根植茶山,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懂茶愛茶的人才走進茶園,為振興鄉村、發展產業、提升助農服務水平注入了“人”這一核心要素。

  “公司的大膽放手,讓我在創新上有了很大的空間,在沿襲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生產中,自由發揮。比如,我們研制出的影子茶、橘寶紅茶、丹桂紅茶等,反響還不錯。”盧成海是黔南職院*屆茶學大專生,畢業后到貴定黔之冠茶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工作,僅一年時間,就成為公司的一把好手。

  從丹麥海歸的博士鄧燔在貴定云霧山上開辟了一片茶園,創立了貴定黔之冠茶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現在,公司正按照現代農業產業經營模式,做茶產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鏈接,走茶旅融合發展的路子。

  “去年我們送的夏秋茶茶樣通過484項指標檢測,全部達到歐盟有機茶出口標準。”鄧燔精通4國語言,引領都勻毛尖走出國門非常有優勢。這幾年,她背著都勻毛尖走南闖北,讓美國、法國、丹麥、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的朋友聞到了這縷“從貴州山里云霧中飄來的仙氣”。

  新時代,都勻毛尖有新的故事,這縷茶香將飄得更遠。正如唐德智所說,黔南州將更加注重品種保障、品質提升和品牌建設,推進都勻毛尖規范化、規模化、國際化、品牌化融合發展,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把產量作出產值,把產值作出效益。

  茶湯,滋潤著黔南的茶人。都勻毛尖茶產業,成為綠色發展新理念在黔南的生動實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