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豬場聞不到臭味、看不到污水,你相信嗎?近日,記者走進位于惠州市惠城區馬安鎮的惠州市興牧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看到,碩大的沼氣池、綠意盎然的人工濕地吸引眼球。原來,沼氣綜合利用工程改變了以往養豬行業污穢滿地、臭氣撲鼻的面貌,并取得可觀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對畜禽養殖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是惠州市深入推進畜禽養殖與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的一個縮影。事實上,自今年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以來,全市各地及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組織開展“地毯式”復查,全面加大綜合整治力度,于7月底前完成相關清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畜禽養殖
綜合利用廢棄資源,走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發展之路
“這是養豬場?怎么一點也不臭?”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興牧公司董事長葉新泉。
“關鍵在于我們采用了養豬場污染物高效處理、循環利用模式。”葉新泉告訴記者,這是以“超大型沼氣厭氧處理”為核心的養殖廢棄物處理循環利用新模式,成本較低、處理高效,沼氣池每天可處理污水300噸、發電約3000度,實現了養殖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與此同時,該公司運用這種模式,已在全市及周邊地區建立了一批示范效果比較強的生態環保養殖示范基地。
據悉,該公司在惠州市推廣的污水處理工程項目約60宗,有效推進了全市畜牧業向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及糞污無害化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惠州市以實施生態養殖效果明顯的規模化養殖企業為示范,大力推廣‘畜(禽)-沼-魚-果(菜)’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綜合利用廢棄資源,變廢為寶,走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發展之路。”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采取高壓態勢清拆禁養區畜禽養殖場
在部分農村地區,由于畜禽養殖選址不合理、糞便廢物處置不到位,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影響村容村貌及周邊群眾生活。對此,惠州市一直持續采取高壓態勢,不間斷地開展禁養區畜禽養殖場的清理、清拆工作,堅決制止養殖反彈情況。
今年6月以來,針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的畜禽養殖污染整治不徹底的問題,各縣(區)采取積極舉措,對之前上報清拆的養殖場重新逐戶核實,于7月31日完成了清拆工作。據統計,截至9月20日,全市共清理生豬養殖場1372家次,生豬8.9萬頭;清理家禽場303家次,家禽75萬只;清理牛養殖場60戶,牛2010頭;清理羊養殖場7戶,羊450頭;清理鵪鶉養殖場6戶,鵪鶉10萬余只。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環保督察重點交辦案件之一——仲愷高新區369家養殖場及其411萬羽白鴿,也于8月5日清理完畢。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預計今年全市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
隨著惠州市農業迅速發展,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記者了解到,在逐步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過程中,惠州大力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既著手短期內解決農業生產科學用藥用肥等關鍵技術問題,又立足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實建設美麗鄉村的新要求。
在推進種植業清潔生產方面,惠州市出臺了《2018年惠州市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技術實施方案》,截至9月中下旬,全市現有水稻、蔬菜、果樹、甜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示范區72個,示范面積累計近15萬畝,輻射帶動周邊約160多萬畝。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市計劃實施統防統治面積413.4萬畝次、預計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通過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廣科學施肥技術和節水技術,已帶動全市推廣應用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約30萬噸、165萬畝次,實現示范區化肥施用量減少15%以上。另據調查,上半年惠州市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約為38%。
此外,惠州市還下大力氣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防治。近年來,惠州市每年完成500個土壤重金屬預警監測點和180個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監控點布設,先后組織惠東、博羅及龍門等縣開展實施市級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驗示范,有力保障了農產品和生態安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