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幾場臺風讓沿海地區居民心有余悸。其中的“溫比亞”更是給我國部分地區的農業造成了超乎預料的嚴重損失。
這場在上海登陸的臺風,吹倒了幾百公里外的壽光大棚。洪水過后,當大棚里的水一點點抽干、開始統計損失的時候,外界驚訝地發現,壽光十幾萬座大棚中,購買了農業保險的寥寥無幾。
作為風險的分散手段和農業穩定的“保障器”,農業保險在我國實現了年均近40%的增速,為保護農業健康發展、保障農民穩定增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但這次壽光大棚遭遇的損失卻也揭示出,在進一步提升農險深度、提升保障水平方面,我國農險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受傷的壽光大棚
8月,一場吹向山東的臺風讓壽光備受關注。
位于山東的壽光是*的“蔬菜之鄉”,當地的冬季反季節蔬菜年產量約450萬噸,銷往全國200余個城市。去過壽光的人都知道,當地隨處可見高大的大棚,整整齊齊地立在各處。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把許多大棚以及農民辛勞多年的心血盡數沖毀。
據農業部測算的數據,此次臺風給壽光蔬菜造成的產量損失約為30.90萬噸,占全季產量20.60%,占全年產量6.87%。萬幸的是,當地的玉米等購買了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工作正有序開展。
與當季蔬菜受損失相比,更為嚴重的是當地大棚遭受的沖擊。根據濰坊農業部門的數據,濰坊市有27萬余個大棚受災,其中壽光占了10.6萬個,全市倒塌大棚4.54萬個,壽光的大棚倒塌數量達2.2萬個。山東全省農業在此次臺風中遭受146.58億元的直接損失。
和玉米等大宗農產品作物產業順利理賠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據不完全統計,有數以萬計大棚的壽光只有不到130個大棚買了保險。雪上加霜的是,投保的這100多個大棚在受災前,8個月的保單剛剛到期,也就是說,洪水中受到損失的大棚幾乎沒有風險緩釋工具的支撐。
壽光大棚的投保率之低讓人驚訝。原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07至2016年,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長到2.16萬億元,年均增速38.83%。承保農作物從2.3億畝增加到17.21億畝,玉米、水稻、小麥三大口糧作物承保覆蓋率已超過70%。同時,農業保險開辦區域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承保農作物品種達到211個。
十幾年的飛速發展讓我國培育出全球第二大農險規模,其中,養殖業保險和森林保險業務規模居全球*。可以說,過往十幾年間,我國農險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有效保障了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
在如此迅猛的發展態勢中,作為農業重地的壽光的大棚為何沒能有效投保呢?
山東當地的保險從業人員說,壽光歷史上向來風調雨順,幾乎沒有遇到過大災,就算偶爾遇到*劇烈雨雪天氣,通常只壓毀大棚棚膜,不會傷及墻體。此外,建一個現代化農業大棚花費在20萬元左右,而當地的大棚農業保險保額只有2萬元,不及建設成本的十分之一,因此農民投保動力不足。
在我國,農險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各級財政補貼。以中央財政補貼的小麥、玉米等險種為例,中西部省份的財政補貼比例達65%,東部地區為60%,公益林農險的保費補貼*可達90%。在這種政策扶持情況下,農民的保費負擔大概約為每畝地幾元錢,卻能撬動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風險保障,農險由此迅速發展。
農險的財政補貼不僅為農民帶去了實惠和保障,也給農業保險贏得了至關重要的發展空間。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從51.8億元增長到417.12億元,增長了7倍。2017年更持續增長至470多億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記者表示,目前農險行業的利潤率約為6%。但是,一旦剔除財政補貼,只計算農戶繳納保費部分,農險行業將難以為繼。
在壽光,有部分日光大棚列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并給予一定補貼。農民保費負擔約為200元/畝,對應賠償金額為2萬元/畝,盡管財政補貼負擔了一半保費,但由于保額不高,投保率一直低迷。
就在10月24日,山東發布了《山東省溫室大棚保險條款(2018年版)》,采取分項分檔方式,將日光溫室保險金額設置為 1.7萬元/畝、2.9萬元/畝、4.55萬元/畝及5.8萬元/畝等4檔,對應的保費標準為240元/畝、340元/畝、560元/畝和680元/畝。但具體投保率如何,還有待觀察。
農險積極發揮“穩定器”作用
除了大棚投保率低,蔬菜的保險的不足同樣成為壽光農業此次受災的遺憾。和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的三大主糧等作物相比,像壽光的反季節蔬菜這類特色農產品的保障水平有限。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目前,山東省級補貼的蔬菜目標價格保險品種為5個,參保面積累計達634萬畝,保險金額122億元,省級補貼保費5.48億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壽光當地蔬菜種植品類極為豐富,保險產品全面覆蓋還有一段距離。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各地的優勢特色農業生產經營如火如荼,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同時,在相關的保險推廣工作上,包括山東在內的各個省份都在積極探索。
四年前,山東以“保基本、保價格、保供給”為目標,在全國率先探索試點特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今年,山東*將蒜薹納入特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理賠范疇,在商河縣開展試點工作。因為天氣原因,今年的蒜薹黃斑病嚴重,價格遭遇罕見低谷,僅為1.275元/斤,跌破2.6元/斤的目標價格,該省參保農戶獲賠1.7億元,有效彌補了損失。
據了解,蒜薹目標價格保險采取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出資60%、農戶出資40%的方式,引導、鼓勵蒜農辦理蒜薹目標價格保險,農民負擔的保費標準為33.6元/畝,商河全縣合計繳納786萬元保費,其中財政承擔472萬元,農民自繳314萬元,*終農民獲賠5723萬元。
山東省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特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工作旨在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當前,山東的蔬菜目標價格保險已經穩定了生產和市場價格,參保地區價格波幅明顯小于平均水平,穩定了農產品供給,不管豐歉,農戶都敢種、想種,從而促進了特色農產品產業持續發展。
在補貼力度上,各省也正在推動財政支出向農險保費補貼上傾斜。以陜西省為例,今年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顯示,在中央財政補貼小麥、玉米等多個品種的基礎上,陜西省級財政將對蘋果、獼猴桃、核桃、大棗等9類農產品進行保費補貼。在保費補貼比例方面,大棗的補貼可達70%,核桃達80%,蘋果、獼猴桃為55%。這也是我國探索特色農產品保險保費地方補貼的一個典型案例。
不過,受地方財政水平限制,省級財政補貼的作用依舊有限。朱俊生呼吁,中央財政補貼應盡快將全國各地的特色優勢農產品納入補貼范圍。他表示,由于特色農業對于農民的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目前各地均對此持鼓勵態度,但在農險方面,只有少部分地方政府給予保費的財政補貼優惠,未來,更高層面的對于這些特色產業農險產品的支持措施仍有待進一步落地。
在農險覆蓋率不足的背后,此次壽光的遭遇也讓大災保險的普及和成熟備受期待。根據山東省披露的數據,此次全省農業直接損失將近150億元。如果這部分田地、產品、設施等全部投保,那么保險公司將*性拿出過百億元的巨額賠付。有從業人員向記者表示,在當前的保障水平和準備金水平下,一旦真的發生如此巨大的賠付額,保險公司很有可能會虧損。
為此,專家學者一直呼吁國家加快完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朱俊生就建議,為了鼓勵農業保險機構多提大災風險準備金,可以對其提取的利潤準備金實行稅收返還政策,返還的稅款計入大災風險準備金。同時,可以規定不得隨意將大災準備金轉移用途,或轉入利潤或資本公積等,對于轉移用途的資金部分應當征收所得稅,從而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建立和積累大災準備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