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侯金國沒出過國,可他看著長大的西紅柿,已經在中亞國家“打卡”旅行。
侯金國是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呼吉爾特蒙古民族鄉托斯壩村人,依靠當地標準化、產業化農業發展路子,從他大棚產出的西紅柿,不僅供應伊寧市、烏魯木齊蔬菜市場,還遠銷中亞國家。
走進侯金國的蔬菜大棚,一股熱浪迎面撲來,一株株青翠欲滴的菜苗上掛滿了西紅柿,正在地頭打包裝箱的侯金國忙得不可開交,“今年的西紅柿品質比往年都要好,產量也提高了一倍,這還要歸功于新建的大棚。”
托斯壩村有398座蔬菜大棚,是全村196戶732名村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生產資料。據人民銀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中心支行駐托斯壩村“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隊隊長郭慶祥介紹,今年他們幫助村民升級改造了44座老式大棚,侯金國就是首批受益人。
“大棚的高度、空間都增加了,比老式大棚更加牢固,光照更加充足。”侯金國正說著,村里的貨運車到了,他起身將打包好的西紅柿裝車,送它們“疆內游”。
乘著貨車,大約五六分鐘,這些西紅柿便來到了它們的“新家”——特克斯縣一站式采購配送中心生鮮區。迎接它們的是配菜員,卸車后,它們將按照訂單分類擺放。
生鮮區負責人侯磊說,西紅柿的配送范圍在縣城。現在居民可以在網站、微信上進行訂購。當天下單,當天就能在附近的配送點取貨。
除了“疆內游”,去年開始,侯金國大棚里不少西紅柿還搭上了電子商務的快車,實現了“國內游”“國際游”。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呼吉爾特蒙古民族鄉黨委書記趙德強說,這幾年鄉里在引導村子改造升級大棚的基礎上,還陸續建設了加工、冷藏、銷售、檢測等平臺,完善生態農業產業鏈。
有了完整的產業鏈還不夠,供銷e家還將電商的產業鏈向前延伸至農產品生產端,通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從耕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等環節就開始介入,把分散的傳統農業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生產軌道。與此同時,引進有機肥料,依托無公害蔬菜生產加工廠,為村里打造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2017年,托斯壩村村民人均收入11250元。今年村里西紅柿產銷兩旺,價格穩定。
現在,嘗到甜頭的侯金國心里也有了張“世界地圖”,“哪里有市場,我的西紅柿就要賣到哪里,希望能送它們去更多國家旅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