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大學作物疫病團隊*新發現,大豆疫霉菌會找到作物防御中的“薄弱環節”重點發起“進攻”,從而成功侵染。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eLife。
該研究發現,大豆疫霉菌侵染早期分泌的效應分子Avh52能夠“挾持”大豆的細胞質內的組蛋白乙酰轉移酶GmTAP1,使其由細胞質進入細胞核,通過乙酰化植物感病基因啟動子區組蛋白H2A及H3上的激活位點,激活寄主感病基因的表達,促進病原菌的成功侵染。
論文*作者李海洋博士介紹,之前的研究發現,GmTAP1原本是調控作物生長發育過程的重要基因,但與疫霉菌致病因子Avh52結合后就成了感病基因,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加速了病原菌的侵染。這說明病原菌致病因子首先能“*制導”,快速識別出作物防御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然后利用類似“挾持人質”的方式完成侵染。
論文通訊作者、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王源超教授表示,之前研究大多圍繞作物的抗病基因展開,從“守”方入手,找尋并鑒定出作物抗病基因。事實上,病原菌致病因子非常“狡猾”,會不斷變異,所以也要從“攻”方入手,鑒定病原菌致病因子、探尋作物感病機制、找到感病基因,從而“加固”或者“改造”感病基因,改良作物抗病性。
據悉,目前已有300余個植物的抗病基因被鑒定并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但對植物感病機制的研究卻鮮有報道。該創新成果正是對這一領域的重要突破,不僅為認識植物的免疫機制提供新知識,也為改良植物的持久抗病性提供重要的新分子靶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