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桑蠶產業為瓊中農產引來致富路(圖)
桑蠶產業為瓊中農產引來致富路(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1/1 15:00:00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閱讀數:450

桑蠶

  在營根鎮賣刀村,王國科夫妻倆一人手腳麻利地在蠶架上摘繭,一人把摘好的人稱“白胖子”蠶繭在地上堆得一摞摞的,期待著能賣個好價錢。

  種桑養蠶是除了橡膠、檳榔之外,瓊中縣第三大經濟產業。瓊中縣桑蠶辦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瓊中年產鮮繭量達160.4萬斤,桑蠶產業綜合年效益近4000萬元,同時帶動78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桑蠶產業,推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74萬元。“白胖子”產業已經成為瓊中經濟新增長極。

  桑蠶產業讓扶貧工作嘗甜果

  61歲的王國謙是瓊中縣紅毛鎮番響村委會的桑蠶大戶,2016年他培育的蠶繭量達1067.7斤,產值逾15000元,不僅成功脫貧,還成為紅毛鎮遠近聞名的“千斤戶”之一。

  2015年以前,王國謙一家四口僅靠干農活的微薄收益生活,生活拮據。直至2015年底,王國謙聽說附近幾個村子的農戶在政府號召下開始發展種桑養蠶產業,一張蠶繭能賣到1400元左右,經濟收入比較可觀。于是他主動跟幫扶責任人和鎮、村干部了解情況,并與家人商量把家里近8畝的農田都種上桑樹,開始摸索著發展種桑養蠶事業。“一開始沒技術沒經驗,蠶又比較嬌貴,有時候花費了比干農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是養不好。”王國謙說,2016年有一批養了半個月的蠶種,眼見要收獲了,結果蠶寶寶因為攝入桑葉上殘留的農藥而大批死亡。為了避免這種“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情況再次出現,他常常跑去附近村老養戶的蠶房里學習,還積極參加鎮里組織的培訓班。現在王國謙培育的蠶繭結繭成活率高,品相好,他也成了村里其他農戶經常咨詢的“土專家”。“這個月第二批鮮繭已經賣出去啦,也有了1600余元的進賬。”王國謙表示,目前養蠶用的是政府統一建的50平方米的公共蠶房,每批只能養1.2張或1.4張蠶種,今年底打算自己建一間80平方米的蠶房,同時擴種桑樹,爭取每批養1.6張蠶種,增加收入。

  多措并舉為蠶農提供“保姆式”服務

  據瓊中縣桑蠶辦主任陳李葉介紹,瓊中的種桑養蠶產業已經發展了十余年,其短、平、快的產業優勢明顯,能為蠶農帶來穩定且較高的收益,因此瓊中將其列為農民增收、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瓊中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種桑養蠶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和完善桑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幅降低農戶種桑養蠶的成本。

  陳李葉指出,像王國謙這樣通過桑蠶產業成功脫貧的成功案例不少,政府政策的有力扶持也大大激發了貧困戶種桑養蠶的熱情。他提到,在桑園和蠶房的建設方面,有一個先建后補政策,在桑樹種植驗收合格后,政府會按每畝桑地分別給予農戶180元機耕補貼、490元種苗補貼及300元農資補貼;對建好蠶房并驗收合格的農戶,給予每戶8000元的蠶房補貼,貧困戶則補貼15000元。對于桑蠶大戶,政府則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全年交售蠶繭總量高于500斤的農戶,每交售1斤鮮繭獎勵1斤優質肥料;農戶年生產蠶繭超過千斤或萬斤的村莊,縣里年終考核評比時將給予3000元到5萬元不等的獎勵。

  此外,為保障銷路,確保農戶增收,瓊中采取“政府+公司+農戶”模式。政府方面給予貧困戶連續三年免費提供蠶苗飼養,企業方面由海南中絲發展有限公司與蠶農簽訂收購保護合同,產前妥善做好蠶苗育種工作,為蠶農提供質量穩定的蠶苗,產中往各個鄉鎮派駐技術員,配合各級政府的技術班子深入田間地頭,為蠶農做好實時服務,產后根據縣農業局發布的廣東、廣西兩省的收購價格,做好統籌收購安排,確保蠶繭收購價格平穩,為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保姆式”服務。

  “白胖子”產業未來前景可期

  海南中絲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監許永進表示,瓊中地處海南省中部山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征使全縣大部分地區常年宜桑宜蠶,桑蠶產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桑苗和蠶苗的每年的*生長期是3月到11月,每半個月可以穩定產繭一批,只要農戶有充足的桑葉,一年可以飼養16批~18批的蠶苗,按每批產繭近百斤,每斤16元~17元的收購價來計算,農戶每年能有超過2萬元的收入。”許永進說,只要貧困戶用心發展種桑養蠶產業,都能穩定脫貧,因此從扶貧攻堅角度來看,該產業前景良好。

  許永進指出,桑蠶產業在拉動地方經濟方面也很有潛力,現在公司的基本職能是蠶苗繁育、蠶繭收購、蠶業產品檢驗與檢測,可以說還停留在初級階段,但下一步公司將在海南中部(瓊中)綠色產業園區建立一家繅絲廠,推動瓊中桑蠶產業由出售原材料逐步向繅絲初加工邁進,形成完整的產業經濟鏈。目前項目選址已獲批復,下一步將開展報規報建手續推進工作。“我們收購鮮繭進行初加工之后,會銷往廣東、廣西、江西等地,這些蠶繭經過拉絲之后會制作成價值更高的蠶絲被等副產品。可以看到,它的價值是在累加的,而在蠶繭和生絲的原材料階段,它同樣能帶來翻倍的利潤。”許永進算了筆賬,收購一斤蠶繭再外銷給生絲加工收購商,在行情好的時候,利潤可以達到5元,平均利潤在2元~3元左右,而同等條件下,外銷一斤生絲的利潤可以翻倍。正在籌備建設的繅絲廠預計年加工鮮繭量達6萬擔以上,年生產蠶絲可超過400噸,這樣算下來,該廠投入使用后,年產值可破億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