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云南澳洲堅果長成“搖錢樹”(圖)
云南澳洲堅果長成“搖錢樹”(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1/2 8:53:00  來源:云南日報  閱讀數:475

堅果

  21年前,*株澳洲堅果苗漂洋過海來到云南,扎根臨滄沃土,開花結果。截至去年底,云南臨滄市澳洲堅果種植面積達227.89萬畝,約占全球種植面積的52%;掛果面積26.1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6億元。小小的堅果樹,成為當地群眾的“搖錢樹”,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萬多戶、15萬人實現脫貧。

  扎根云南茁壯成長

  臨滄市地處滇西南低緯高原,氣候溫潤、降水豐沛,是澳洲堅果的理想種植生產區之一,據該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澳洲堅果在永德縣首先種植成功。

  在永德縣,68歲的畢家福被稱為“堅果之父”。這位面容黝黑、雙手長滿老繭的老人,20多年前在大雪山鄉種下了*棵堅果樹。那時,大雪山鄉的主要經濟作物是甘蔗,因市場波動糖廠常常對蔗農“打白條”,農民的收入經常是看得見卻摸不著。只有調整種植結構,才能為脫貧致富找到更好的出路。偶然聽說澳洲堅果能效益不錯,甘蔗種植能手畢家福眼前一亮。

  “說干就干,我先走路,再搭車,費了兩天才到臨滄城里。”畢家福說:“我先找到科協的領導,再打聽種植澳洲堅果的條件和技術。”

  畢家福的熱情和勇氣打動了科協和大雪山鄉領導,他們決定支持畢家福試一試。幾經周折,1997年8月,100棵堅果苗在大雪山鄉種下了,第三年就有一株結果50公斤,到第四年,10余株果樹共結果500公斤。2001年,澳洲堅果給畢家福帶來上萬元的收入,這個消息傳遍了大雪山鄉,隨著試種果苗培育成功及市場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引發了*種植澳洲堅果的熱潮。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臨滄已有8個縣(區)、71個鄉鎮、500余個行政村、近20萬戶農戶從事澳洲堅果種植產業。截至去年底,臨滄市澳洲堅果種植面積達227.89萬畝,約占全球種植面積的52%,掛果面積26.1萬畝,產量1.2萬噸,產值6億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萬多戶、15萬人實現脫貧。

  富了群眾綠了荒山

  從臨翔區出發,沿著國道214線一路西行,群山疊翠,南汀河迤邐相隨。不多時,車子就轉入永德縣大雪山鄉,山道兩旁,一排排堅果樹好似一把把綠傘,不僅妝點了村村寨寨,還成為了百姓的“綠色銀行”。

  大雪山鄉螞蟥村村民楊文柱是當地較早種植堅果的農戶之一,他家共種下了百畝堅果林,每年靠賣堅果、枝條和樹苗,收入接近50萬元。“以前我們家種玉米,雖然辛苦,但一年到頭每畝收入還不到1000元。” 楊文柱說,“現在家里的澳洲堅果林,每畝收入能達到1.6萬元,現在全鄉人都種堅果,都發家致富了。”

  隨著臨滄市澳洲堅果產業規劃整體推進,當地涌現出大批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字小團是當地有名的黨員致富能手,這幾年她潛心研究探索堅果林綜合利用,咖啡套種和林下養雞都做得有聲有色。“白螞蟻是澳洲堅果*的蟲害,林子下養雞,雞吃螞蟻,既不用給堅果打藥,又養成了生態雞,這種‘堅咖雞’供不應求呢。”字小團說。

  在臨滄,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當地借力澳洲堅果產業基礎,推行“黨組織+合作社+國有公司+運營企業+建檔立卡戶”的運作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以“堅果+咖啡+山地雞”為主導的產業模式紅紅火火。新增的堅果林覆蓋了以往的荒山荒坡,林木水土保持能力也同步增強,繪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畫卷。

  龍頭企業助農增收

  “產業發展起來了,想要給農民提供穩定的收入,就得找準市場。”臨滄市堅果辦主任王東臨說,必須在現有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才能真正實現堅果產業的壯大,實現產業發展與群眾利益聯結。

  產業鏈延伸、品牌創設和品質提升,是堅果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些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和帶動。在臨滄鎮康縣南傘鎮,有一座獨特的建筑,在一公里之外就能看見一個碩大的棕色“堅果”矗立在現代化工廠中,這是云澳達堅果公司的出口加工廠。“廠房設計并建造成堅果的形狀,為的是讓周邊的果農抬頭一看就知道種出來的堅果該往哪里送。”云澳達公司負責人、省堅果行業協會會長陳榆秀說。

  在澳洲堅果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陳榆秀,見證了云南澳洲堅果發展的歷史。自從做了*單澳洲堅果生意之后,她就決定這輩子只干一件事——幫助農民種出好堅果并賣出好價錢。2003年8月,陳榆秀和澳大利亞合作伙伴合資成立了云澳達堅果公司,從澳大利亞引進澳洲堅果的育種、栽培、管護、加工等技術,通過不斷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云南特點的澳洲堅果技術體系,把澳洲堅果的掛果時間從8年縮短到3年。

  據了解,通過“公司+農戶+企業+建檔立卡戶”的模式,在云澳達公司,村民成為公司的工人,嚴格按照公司的要求進行種植、管護和采摘,公司負責統一收購。該公司目前通過了ISO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有機產品認證,“云澳達”成為云南*商標,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日漸明顯。

  從2005年開始,云澳達公司在南傘鎮先后流轉了近7000畝土地,進行澳洲堅果的規范化種植和推廣,貧困群眾有了土地流轉收入。一同在南傘鎮流轉土地進行澳洲堅果種植的結圓公司,則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吸納土地出租農戶加入合作社。目前臨滄市的堅果產業共帶動農民2.6萬人增收,每年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季節性就業2000余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