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天還沒亮,他就醒了。
準確地說,是鴿子“咕咕”聲、雞“喔喔”聲叫醒了他,更是內心的夢想喚醒了他。他就是蒙朝陽,人如其名,一個積極向上的“80后”青年,家住巴馬瑤族自治縣東山鄉江團村。那里是典型的*貧困村,地處大石山區,山多地少,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環境十分艱苦。在那里,年紀大點的孩子幾乎都隨父老鄉親去廣東打工維持生計了,出于對美好生活的憧憬,2004年,蒙朝陽初中畢業后也輾轉南寧、廣東等地打工。在廣東某五金廠打拼幾年后,憑著踏實的性子和出色的業務能力,從一般員工升任代班小組長,月收入2500元,這在當時已算不錯的收入,因此他很珍惜。2009年,隨著大哥應征入伍,照顧兩老和幼弟的責任就落在他肩上,在離別他所熱愛的工作崗位之時,雖然有所不舍,但他還是毅然回到家鄉去照顧父母和幼弟。
善思耐勞創夢想
回鄉后,他一直在思考著如何才能擺脫貧困,他深刻意識到守著山里那幾塊玉米地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考慮到家鄉自然環境惡劣,種植行不通,他決定進行養殖創業。憑著在南寧某養殖場打工幾個月的見識,2010年,他購買了80只本地雞回家飼養,然而80只本地雞孵出幾百只小雞后,因沒有科學的批量養殖技術和防疾病措施,小雞開始陸續死亡,損失甚大。但蒙朝陽沒有就此放棄,他打算改養抗病能力較強的旱鴨。2011年,他賣掉存活的雞,購買了150多只旱鴨。在養殖過程中,他用心呵護,小心喂養,本以為這次會成功,卻還是因為沒有科學的批量飼養技術和防病技術,旱鴨大量死亡,這讓他損失慘重。連續兩次失敗后,蒙朝陽也曾彷徨失意,感嘆創業的不易,好在他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失敗反而更激起了他自主創業、脫貧致富的斗志。
有*,他在清理死鴨時,意外發現家里幾只鴿子正啄食死鴨腹中米粒,此后他便多個心眼,開始仔細觀察鴿子的生活習性,原來這些家伙抵抗力超強啊!他喜出望外,決定養殖鴿子。此后,他到縣里畜牧局咨詢,還到廣東的一個鴿子養殖場參觀學習,還買了有關飼養鴿子的書籍自學。2013年,他花了4000元引進150對鴿種,自己動手搭建了一個露天養殖場。在飼養過程中,他一邊摸索一邊實踐,逐步掌握了鴿子的養殖方法。在他精心照料下,鴿子繁殖得又快又好,一對鴿子一年就能產7窩14枚蛋,年產7對小鴿子。一年下來,就有1000多對鴿子出售,除去成本,年收入約15000元。蒙朝陽說,擴大養殖規模一直是他的夢想,但因受場地、冰雹災害等因素影響,一直無法實現。2018年,在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江團村駐村工作隊啟用“*書記產業發展資金”4萬元,幫扶蒙朝陽興建面積為127平方米的鴿鳥新棚已建成。“有了黨和政府的支持,我擴大規模養殖底氣更足了,明年打算投資6萬元再建面積更大的棚,計劃在2到3年內,養殖有繁殖能力的種鴿1000對以上,同時把養殖技術傳給周邊群眾,帶動他們一起規模養殖,早日脫貧致富!”他滿懷信心地說。
熱情服務樂奉獻
蒙朝陽是一個勤勞聰明、樂于奉獻的青年人。鴿子養殖獲得成功后,他就有了拉動身邊村民一同養鴿的想法,部分群眾也想養鴿,但苦于沒有科學技術,養殖效益得不到保證。為此,蒙朝陽熱情上門服務,指導群眾建設鴿棚、布置鴿窩規格,不厭其煩地進行技術講解,讓養鴿群眾都學會養鴿技術。如今,在他的帶領下,不僅屯里有人養起了鴿子,鄰近的幾個村也來求經取寶。雖然蒙朝陽養鴿嘗到甜頭,但他依然堅持追夢,努力把養殖規模擴大,做一個東山鄉致富能手,這是他的愿望。
目前,蒙朝陽是江團村計生員,被江團村黨支部列為村“兩委”發展對象。“蒙朝陽自主創業脫貧致富已成為全村群眾的榜樣,他的創業事跡讓大山里的貧困群眾看到希望,堅定了貧困群眾脫貧的信心。”一位江團村駐村工作隊員說。
當初,在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調研時,我們找到了蒙朝陽。他為人低調誠實,執著堅定,憨厚中隱含著剛強,淡定中隱藏著堅守。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艱苦奮斗者、勇于創業者的意志,看到了追夢人、筑夢人自信的氣質。
莽莽群山能夠阻隔車子前進的方向,卻不能磨滅創業者飛揚的夢想,有勤勞的汗水澆灌,夢想之花總會斑斕多姿在大石山上綻放……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