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黔特優品”電商特產館內,記者看到除了有沿河標簽包裝精美的白山羊、茶葉等土特長外,還有貴州其他很多地方的農產品。黔特優品(沿河在線新媒體)總經理冉阿周介紹說,黔特優品商城上線公測一個月,就陸續吸引了900多名沿河的農民百姓,44000多個會員成了黔特優品分銷店主,其中80%為零基礎電商微商人士。還有10%的人群為殘疾人與退伍軍人。商城的訂單量從零開始,到單日數百件訂單,現在每天銷量在1.5-2萬元左右,銷量每天都在不斷上升。
特產館除了土特產(農產品)銷售區,還有民族酒區、茶藝區,烏江奇石區等。在特產館的基礎上,還搭建了黔特優品助農微電商。
通過整合特產館“互聯網+電商+新媒體+旅游+地方特色文化+會員”運營模式,今年在中國供銷集團旗下*電商平臺——社云網銷售空心李特產,實現“黔貨出山,山貨進城”。截至2018年7月25日,全縣30家電商平臺銷售空心李8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
“黔特優品助農社交電商平臺團結了無數沿河農民百姓,通過*新的網絡社交電商模式,每個農民都可以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店鋪,去銷售自己的農特產品。大家的思想也發生深刻轉變,由以前的要我富到我要富,通過社交電商助力脫貧攻堅。”冉阿周說。
圍繞建設武陵山區農特產品優勢,當地以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沿河堅持“念好山字經、栽好搖錢樹、打好生態牌”,以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依托“中國空心李之鄉”品牌效應,大力推進空心李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形成覆蓋11個鄉鎮189個行政村,種植面積達9.28萬畝,投產果園4.2萬畝,可年產空心李3.3萬噸,產值5億多元,帶動2.1萬戶10.02萬人的特色支柱產業。
地處黔、渝、湘、鄂4省交界處的沿河,是全國4個土家族自治縣之一,是貴州省*的土家族自治縣,也是銅仁市*的深度貧困縣。窮則思變,近年來,沿河積極培育內生動力,打造了“中國土家山歌之鄉”“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空心李之鄉”“中國黑葉猴之鄉”“中國白山羊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詩詞楹聯文化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縣”“*美中國·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10張名片。同時借助東西部、網絡扶貧結對幫扶協作的“東風”,多元化“*扶貧”,實現了幫扶項目的“造血式”生長。同時圍繞建設武陵山區農特產品優勢,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互聯網+”打通了沿貨出山和山貨進城的便捷通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