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生態門城,兩江綠色明珠”,湖北省宜都市處于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過渡地帶,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三峽門城”之稱,長江與清江在此交匯,生態區位重要。
近年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宜都所獲殊榮不斷,連續蟬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2017年下半年,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省長王曉東先后到宜都市調研,強調要把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017年11月,宜都在湖北省縣級市中首批摘取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桂冠。2018年10月,宜都又在湖北縣級市中首獲“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從“縣域經濟百強”到“全國文明城市”,再到“國家森林城市”,這些榮譽背后,是宜都謀求全面發展、綠色轉型、城鄉共榮、民生共享的積極求索。
“宜都要跳出宜昌、跳出湖北、學習江浙,堅持質量*、效益優先,要在鄉村振興全域發展上走在前列,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表示,宜都要以歷史的成績作為前進的號角,回到零點再往前走。在鄉村振興方面,要做好城鄉統籌,以工補農、以城促鄉,把農村建得更像農村,把農村的田園建設得像公園一樣。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重要舉措,宜都市委、市政府認為,宜都不僅城市要美,農村也要美,城鄉環境的整體提升,是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城鄉環境越美,品味越高,就越能集聚人氣,吸引財氣,提升商氣,引來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城鄉統籌打造綠色人居環境
漫步宜都城區,生態與城市相融。夾道而立的香樟、桂花樹與綠化帶的灌木組成綠道網絡,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起步聞香;城市有公園,農村也有小廣場、小游園,休閑涼亭、漫步小徑、健身器材,生態廣場如同森林氧吧,宜都探索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新路子,讓鄉村面貌、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2018年,宜都市以“綠隨路建、有路皆綠、綠美結合”的原則,先后開展19項街道綠化工程,對公園等公共綠地進行了建設提升,大力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小區、綠色廠區、綠色單位、綠色學校建設,新增公園綠地184.4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14.11平方米,形成了一街一品的鮮明綠化特色。
作為長江沿岸城市,宜都對水域岸邊的生態修復格外重視,在宜都陸城街道的花廟堤防段,從岸邊向陸地延伸50余米的岸線上,樹木整齊排列,林下滿是格桑花、麥冬等花草,遠遠望去,仿佛一條綠色絲帶鋪滿岸邊,當地居民形象地將這一綠色工程稱之為“多層次福利”。
不僅是城區,按照“城鄉一體、整體綠化”的發展思路,宜都農家也變成了景區的一部分。宜都市對村莊道路、河流溝渠、荒山荒灘、農村“四旁”實施綠化美化,宜都每個鄉鎮都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游園、每個村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小游園。近三年,宜都累計完成村莊綠化合格面積5.5萬畝,達到綠色示范鄉村建設標準35個,經省級命名的“湖北省綠色示范鄉村”19個。
宜都城市有公園,農村有小廣場、小游園。圍繞“生產生活相對集中、荒廢地塊合理利用、滿足群眾公共需求、引導健康娛樂風尚”的思路,宜都在相對集中居民點區域內,對曬谷場、村頭屋邊廢棄地,進行適當綠化、美化、亮化、設施化,鋪設綠蔭草坪、設置休閑涼亭、修建漫步小徑、設立健身器材,建成了鄧家橋、大戰坡、拖溪、江家灣、呂家坳等一批生產生活小廣場。
走入宜都高壩洲鎮的生態廣場,如同走進森林氧吧。廣場占地17.65畝,栽植有銀杏、香樟、皂角等喬木,另有紫薇、碧桃、玉蘭等花木,間以小橋流水、亭臺水榭、鳥語花香,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五眼泉鎮響水洞村黨總支書記馬勇介紹說,按照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思路,游園建在村委會前,將文化、休閑、健身要素融入其中,形成黨建、五美文化等多個主題,每天都有村民前來鍛煉。
環境就是民生,宜都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內在要求,堅持城鄉統籌推進,實施了以城鎮綠化為中心,以境內四條高速公路和兩條一級路為主骨架,以長江、清江、漁洋河水系為延伸,以環城、環村、環企綠化為節點,公園、游園、庭院綠化為亮點,著力打造成線連片、多層多彩、城鄉一體的綠色通道景觀,探索出了“凈化、綠化、靚化、文化”的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新路子,使鄉村面貌、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轉型發展謀劃綠色產業布局
宜都是工業經濟強市,化工產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宜都一手抓關停整治,一手抓轉型發展,堅持走綠色發展、生態建設之路,打造成低碳化、高附加值化、高技術化的綠色產業,實現宜都發展動力轉換
宜都是工業經濟強市,化工產業是其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有規模以上化工企業24家,在綠色生態戰略中,其中在長江沿線一公里內需要關閉、搬遷的就達到了15家。2018年3月,宜昌市市長張家勝在宜都調研化工企業“關轉搬”時說,要不等不靠、遷建結合,按期實現沿江一公里化工裝置“清零”目標,堅定不移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宜都一手抓關停整治,一手抓轉型發展,堅持走綠色發展、生態建設之路,瞄準產業綠色化、生態化,科學謀劃綠色產業布局,圍繞主導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傳統產業品牌化方向,堅持扶優扶強,以轉型發展支撐“生態治理”,打造成低碳化、高附加值化、高技術化的綠色產業,實現宜都發展動力轉換。
2016年以來,宜都共取締長江岸線非法碼頭74家,將境內原有20公里岸線碼頭縮減至8公里,對其中12公里進行了生態復綠。對于現存碼頭廠區,宜都規定,綠化面積不達標堅決不允許開工。近兩年來,宜都忍受陣痛,堅決為長江大保護讓路,從“招商引資”轉變為“招商選資”,共拒絕不符合長江大保護要求的項目70多個,投資額100多億元。
與陣痛相伴相生的,是宜都綠色產業崛起。為此,宜都重點謀劃了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六大工業產業,康養、文旅、物流三大服務產業。
2017年以來,宜都生物醫藥產業前景廣闊,精細化工產業不斷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后勁十足,康養產業蓄勢待發。東陽光與宜都簽署協議,共同投資268億元,建設長江山城水都健康城。湖北交投集團與宜都洽談,投資96.5億元,共建三江康養新城,宜都要求公司在開發之前,先要投入7億元,進行長江岸線整治復綠,建設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還有投資200億元的興發綠色生態工業園項目、投資30億元的100萬噸儲氫材料項目、投資30億元的青林康養小鎮、投資26億元的天龍灣水上飛機通航旅游項目、投資22億元的嘉成頤養文化旅游項目、投資21億元的國家柑橘公園、投資11億元的荊門山文化旅游城、投資4億元的宜紅茶博覽園……
宜都城鄉生態環境越來越美,秀美鄉村成為農旅融合發展的亮麗名片。在枝城鎮九道河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先后成立冬棗專業合作社、苗木合作社、九道河山水田園旅游專業合作社,百香園、冬棗園、九河園田等節點遙相呼應,綠道、水道交相輝映,成功舉辦了冬棗節、燈光節、鄉村旅游節,每逢周末,宜昌、宜都周邊游客紛至沓來。五峰山村自2014年起就開始開始流轉土地建設葡萄公園,目前已建成葡萄、紅提基地200畝,年產量20余噸,去年開園當天就吸引周邊城鎮1800多游人采摘葡萄、紅提3000多公斤。
宜都市以全國康養產業試驗區為依托,發展了三峽九鳳谷生態旅游度假區、三峽濕地·楊守敬書院、奧陶紀石林、天龍灣國家濕地公園等一批高質量的旅游目的地。2017年,宜都市接待森林旅游游客305.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2億元。
志愿服務提升綠色生態文化
創建文明城市,首先要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宜都堅持把綠色生態文化建設與地方特色文化融為一體,志愿服務隊成為社會各方參與長江岸線植樹復綠的重要平臺;堅持典型引路,用“身邊好人”引導城鄉居民轉變生活方式,讓關愛他人的人得到關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落實
“保護長江責無旁貸,植樹護綠從我做起,你我共建美麗家園……”2017年11月16日,在宜都市陸城花廟長江堤防段江岸,近千名宜都綠江南生態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向宜都全體市民發出“長江岸線植樹復綠”的倡議。宜都市堅持把綠色生態文化建設與地方特色文化融為一體,志愿服務隊成為社會各方參與長江岸線植樹復綠的重要平臺。
2015年以來,宜都開展了“志愿服務嘉年華”“圍爐夜話新家風”等十多項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程度。目前,宜都已有注冊志愿者23453人,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環境保護、敬老助殘、扶貧幫困、網絡文明、賽會禮儀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共7138次,服務時長達共計75.2萬小時。
創建文明城市,首先要提升市民文化素養。宜都市堅持典型引路,用“身邊好人”影響身邊人,引導城鄉居民轉變生活方式。在大批宜都好人涌現的同時,市民文化素養不斷提高。近年來,宜都各鄉鎮共表彰“身邊好人”200多名,全市表彰三屆道“德模范”共35名,李玉潔、徐榮耀等4人當選“中國好人”,胡延榮等10人當選“荊楚楷模”“湖北好人”。
五眼泉鎮把弘揚家風文化作為推進鄉風文明工作的突破口,以全國文明村——響水洞村和雞頭山村為試點,深入挖掘傳承*本土家規家訓家風,以家庭“小氣候”溫潤社會“大環境”,在全鎮廣泛推廣宣傳以“勤、孝、凈、誠、和”為主題的“五美文化”和以“家譜傳福、家訓積福、家規惜福、家顏亮福”為主題的“四福家風”。五年來,共評定鎮級“五美之星”74名,村級“五美之星”700余名,并以銀行貼息創業貸款、醫療、教育等多種方式禮遇群眾身邊的“草根明星”,讓關愛他人的人得到關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落實。
宜都在全市123個村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表彰,3萬多戶受獎。完成公路沿線466個路口的整治;實施鄉村清潔工程,生活垃圾戶收集、鎮清運、市處理,“一把掃帚掃到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高壩洲鎮中坪村和勝利勞務公司簽訂了外包協議,灑水車從鎮上開進了村里,公司負責垃圾運輸處理和干道環境維護,鎮村聯合作業,運作更高效、成本更低。除了外包服務,中坪村還發動志愿者和黨員干部參與到清潔活動中來,灑水車進了村,環境意識也跟著進了村。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場硬仗,宜都全市上下要樹立首仗必勝的信念。”10月24日,宜都市委書記羅聯峰帶隊到宜都交通主干道沿線督查環境整治情況,總體來看,宜都城鄉主干道“臟亂差”現象明顯改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牽亂掛等整治成效明顯,道路整體面貌顯著改觀,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初現成效。
下一步,宜都將以問題為導向,全面啟動綜合執法工作,下重拳、出實招,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形成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打造“實力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文明宜都新形象。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