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朱保琴正在藍莓園里忙碌,她介紹,高中畢業后她就赴外地打工,后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湖北武漢陽邏開起自己的珠寶銷售行,十幾年的艱苦打拼發展成陽邏地區*的珠寶行,當時在別人的眼中,朱保琴已經是成功人士,她卻始終有個“農村致富夢”。
2012年,在*赴南方的旅游活動中,一個朋友向她介紹了北美的“水果皇后”——藍莓,當她得知這種高端水果在國外備受親睞,便對藍莓留下深刻的映象。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查,她發現國內南方地區當時很少有藍莓種植。2013年底,不顧家人及朋友的強烈反對,她果斷關閉了珠寶商行,帶著自己所有的積蓄,來到了武漢老區——新洲徐古,創建自己的藍莓果園。
2014年春,在區、街道、村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2000萬元,朱保琴成立了“武漢泉博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幾經周折,流轉及租賃土地1080畝。為種好藍莓,她找到當時湖北藍莓推廣的元老劉榮禮先生以及吉林農業大學的吳林教授,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開始藍莓園區的規劃及藍莓果樹的種植。截止2018年春,共栽種藍莓700余畝,成為武漢市區域內面積*、品種*多的藍莓果園。
藍莓園建設初期,朱保琴發現附近的村灣,大部分留守人員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為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合作社大量吸納附近的農民進園打工,還從農民手里大量收購松樹落葉、鋸末、稻草等,作為藍莓樹的基肥施用。另外,合作社通過實用技術培訓等方法,相對固定了附近100多名農民來園打工。近幾年,合作社每年僅支付農民的打工工資就達百萬元之多。此外,朱保琴不定期的到附近的貧困戶進行走訪慰問,去基地的小學看望學生并送去學習用品,幾年來,受到朱保琴看望并慰問的貧困戶超過了30戶。
今天,每當朱保琴同志因藍莓園的建設感到辛苦勞累時,想起大批打工農民在合作社領到打工款以及貧困戶受到看望慰問的笑臉,就會享受到新產業帶富一方農民的莫大慰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