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農民“朋友圈”成為產銷“新農器”
農民“朋友圈”成為產銷“新農器”
農業網   時間:2018/11/6 16:20:00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閱讀數:399

  “以前手機只是通訊、娛樂工具,現在日漸成為新農人找技術、找渠道、找市場的新路子。”江西余干縣康山墾殖場插旗洲分場種植大戶江良清說,他通過朋友圈賣綠色無公害大米不僅價更高,還比在超市多賣了3萬余斤。

  前幾年,江良清準備轉型種優質稻卻不知道去哪學技術時,聽到一位同行說可以在“網上拜師”,通過“農藥導航群”“技術種植交流互助群”等解決難題。發現“新大陸”的江良清此后陸陸續續加了35個農戶信息交流群、22個技術學習交流群、10個產銷對接群、8個農資群。

  “平時大家在群里討論種植技術,訂購農資,商量推銷產品的辦法,對生產經營幫助很大。”江良清告訴記者,以前購買農資,要特意跑到實體經銷店,如今在農資群招呼一聲,附近的經銷商朋友很快就會把農資通過物流送到農場,而且價格還很優惠。

  記者采訪發現,當下像江良清一樣用活“朋友圈”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不在少數。同時,除了線上交流,他們更是通過組織“朋友圈”線下活動,結識同行,縮短與市場的距離。

  “前不久,我參加了‘萬里游耕’活動,帶領來自全國各地從事生態農業的朋友在江西各生態農業基地交流技術、考察新品種,談聯合經營。”江西撫州市的新農人李金華說,以前種田低頭看地就行,現在更要靠技術、靠市場信息來盈利,而線上線下活動,提供了相互溝通的有效渠道。

  近日一條關于“第二屆江西返鄉青年論壇”的消息在宜豐縣種糧大戶姚慧峰的朋友圈里傳播。“論壇上除了有技術交流環節,還有農業經歷分享環節。”姚慧峰告訴記者,不少線下活動不僅是經驗和工作上的交流,更是一份溫暖的相攜相扶,增添創業青年在農村施展作為的信心。

  近年來,發現農戶們愛上朋友圈后,政府有關部門也紛紛建群,以協助農戶解決經營難題,提升糧食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組織的“江西省水稻產業聯盟會員群”里,大家正在討論一個改良的優質稻新品種。面對農戶們的好奇和疑問,水稻所研究員把水稻的抗倒伏性、長寬比等特質一一介紹。

  “農戶的‘朋友圈’不僅方便聯絡感情、學技術、找市場,更是現代農業信息化和高效化的見證,已然成為農戶手中的‘新農器’。”水稻所助理研究員何虎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o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